美媒:中國在中東推進夥伴關係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4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不斷演進的中東戰略 中國正通過各種論壇和高層峰會,把與阿拉伯國家的夥伴關係制度化,這標誌着中國對中東的長期重視。進入21世紀,中國將外交政策重點轉向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以擴大影響力。

與那些依賴正式防務條約的西方傳統聯盟不同,中國外交框架的特點是靈活的、以利益爲導向的夥伴關係網絡。這些夥伴關係使中國能夠在擴大全球影響力的同時保持外交上的靈活變通,還能夠在不可避免的地緣政治衝突中促進合作,並使中國在保持戰略目標的同時與不同的國家進行接觸。

中國外交戰略採用一套複雜的夥伴關係體系來劃分,以反映不同程度的合作和戰略重要性。自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已與近百個國家和十多個地區組織建立多種夥伴關係,從以貿易爲主的友好合作關係,到最高級別的安全和軍事協調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北京將其在海灣地區的夥伴關係劃分爲三層。這種方式反映了中國的務實外交,使其能深化與地區國家的經濟和安全關係,同時在地緣政治動盪地區保持謹慎平衡。中國通過促進夥伴關係,擴大經濟活動範圍,並在不公開挑戰現有地緣政治秩序的情況下增強地區影響力。這一戰略凸顯中國駕馭複雜的競爭對立關係的能力,利用經濟外交鞏固在海灣地區的角色。

中國對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體現了經濟務實和戰略多元化的融合。這些夥伴關係植根於經濟合作、能源安全和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儘管如此,中國仍在穩步擴大地區合作伙伴關係。即使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以色列,也與中國建立了獨特的“創新全面夥伴關係”,這些反映了其獨特的技術和經濟合作重點。

中國戰略性地利用地區外交平臺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在推進中阿關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的外交舉措日趨制度化,包括高規格的峰會和結構性協議。隨着中國作爲全球大國不斷崛起,其基於夥伴關係的外交政策將在影響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以及改革全球秩序的努力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莫德柴·查茲扎,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