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臺菲醫療合作 臺灣挾ICT組國家隊逆天

研討會主題涵蓋數位醫療轉型、人工智慧於肺結核防治的應用、AI手術與智慧病房、數位病理診斷、智慧醫療科技及足部健康檢測等。本次研討會邀請多位來自臺灣與菲律賓的講者分享醫療創新實例,展示臺灣在智慧醫療與精準醫療領域的成果,透過專題演講與現場交流,期望加深臺菲雙邊醫療產業合作,推廣臺灣智慧醫療技術,並促進雙方醫療體系共同提升,創造更多合作與商機,深化臺菲醫療科技交流。

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表示,菲律賓的醫療市場高度仰賴進口,進口醫療設備佔比高達約99%,顯示菲國對高品質醫療解決方案需求龐大;再加上菲律賓爲多島國,菲律賓約由7641個島嶼組成,擁有千島之國的地形,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偏遠地區尤缺專科服務,使得遠距照護、AI診斷、行動醫療設備等需求日益增加,縮短醫療城鄉差距,而這正是臺灣的優勢所在,研討會全面展現智慧醫療產業實力,且臺菲合作機會相當大,這次菲律賓當地參與研討會人數不少,可見菲律賓也願意跟我們合作。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提到,醫療AI目前其實成功率僅5%,最重要需要置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纔會變成真的有用的AI,而此次參與研討論主要將呈現臺灣最強的兩個部分,爲ICT、醫療產業,其實在臺灣這兩個產業已有相當好的媒合,遠赴菲律賓也將呈現臺灣醫療體系的優勢,讓AI科技與日常醫療並非如此遙遠,此次也更呈現將AI系統植入機器人手術或AI手術上,亦導入日常病房照顧、數位病理、疾病診斷,並與產業連結,也讓人力更加輕鬆,且育才,並提供更好照顧。另外數位病理,也讓我們進入到下一個世代,透過數據變成未來照顧的基礎,同時導入三個A,包括華碩(ASUS)機器建置平臺、阿瘦皮鞋(A.S.O)以資料逐步優化智慧鞋墊、宏碁(Acer)以數位資料判讀智慧護理,將學校跟醫院建立平臺,再結合臺灣ICT產業優勢,將專科置入日常生活,把臺灣變成臺灣隊邁向全球。醫療與ICT產業,兩個臺灣強項輸出菲律賓等國,會是臺灣非常大的特點,其他國家將難以複製。

針對醫療,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也認爲,信任是最主要的部分,在這幾年來與菲律賓醫療界已經有相當互相信任的基礎,都可能遇到問題,但解決後都是一個一個護城河,臺灣也充滿對環境的適應力與彈性。

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表示,過去這一兩年當中,與菲律賓知名大學醫院均有聯繫,利用這次的機會邀請菲方,除了過去交流經驗,也把臺灣經驗帶來,相信後續菲律賓對臺灣強項IT產業有所興趣,可促進雙邊合作,甚至產業帶進菲律賓。

臺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馮思甲在菲律賓臺灣形象展中也提到,醫療團隊赴菲律賓,鎖定四個專科,爲婦產科、肝臟理肌、泌尿科、質子治療,其中因菲律賓爲天主教國家,墮胎在當地是違法的,生產率相對高,故婦女醫療同樣重要且需要。至於質子治療,近期長庚在機器手臂的發展已經進入到單孔設備,以科技導入醫療。而菲律賓離臺灣飛航時間短,先前每年也有數百病患前往長庚治療,如癌症、白內障等眼睛手術、移植手術、細胞治療等。

衛服部自107年起推動一國一中心計劃,以醫院爲單位與新南向國家進行醫衛人才培訓、醫衛產業鏈結、區域市場拓展及人員交流的醫療交流,菲律賓由花蓮慈濟和萬芳醫院持續耕耘。其中萬芳醫院除了與菲律賓多家醫院簽署MOU,建立雙向交流與長期合作,並「以醫帶產、鏈結南向」,用「醫療」帶動「產業」發展,對外展現臺灣醫療科技創新產品,爲臺灣醫療產業開拓更多可能性;臺北醫學大學也和萬芳醫院有密切合作關係,扮演協力角色,讓「產學醫」的平臺更加完備。以透過臺灣的醫療專業與軟實力作爲起點,帶動醫療相關產業發展,並藉此深化與南向國家的經貿、產業與外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