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菲律賓臺灣形象展落幕倒數 臺菲3優合作機會涌

黃志芳提到,第一次在馬尼拉,第二次在菲律賓南部最重要的區域中心達沃市(Davao City),也是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故鄉,菲律賓臺灣形象展六年再度回到菲律賓,並重回馬尼拉舉辦,疫情後加上關稅戰,國際供應鏈、地緣政治情勢均已不同,菲律賓政府和企業界更加重視臺灣帶來的科技與解決方案,包括智慧科技、智慧醫療、智慧生活、智慧農業等。

黃志芳也提到,菲律賓擁有1.1億人口龐大消費力的國家,且人口結構年輕,內需力道強大,服務業、連鎖加盟業均是良好着力點的市場,又因菲律賓是距臺灣最近的東南亞鄰邦,在供應鏈因地緣政治重組之際,臺灣企業對菲律賓的重視度也明顯提高,爲雙邊經貿注入新動能。

在農漁科技方面,菲律賓新鮮蔬菜不便宜,主因當地以進口爲主,加上氣候因素影響,蔬菜價格可能會比肉類貴,且冷鏈發展不完全,千島之國離島又衆多,故爲臺廠佈局目標,包含首設冷鏈物流區,與菲國冷鏈協會合作深化臺菲冷鏈技術交流。農漁科技首度展現從生產端、運送端到客戶端,完整的產業鏈科技應用。

大健康產業方面,萬芳醫院國際研討會上,王熙蒙致詞提到,隨着菲律賓持續擴大全民健保覆蓋範圍並升級醫療基礎設施,臺灣在醫療器材、智慧醫療和生技方面的優勢與菲律賓的需求高度契合。形象展中,設立臺灣醫療展區聚焦醫療產業,彙集21家臺灣醫院及企業,展示醫療服務、智慧醫療、醫療器材、生技及健康解決方案等。此外,華碩、宏碁醫療等科技領導企業也將推出人工智慧診斷、遠距醫療解決方案和智慧影像系統,充分展現臺灣在智慧醫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菲律賓超過1.1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首度設立的Taiwan Select食品主題專館,聯手32家優質食品業者,主打產地直送臺灣美味,提升臺灣食品在菲律賓及東協整體市場的能見度與採購機會。臺灣品牌以創新科技結合生活美學,多元產品線涵蓋智慧居家、健康養生及休閒娛樂,能進一步鞏固臺灣在東南亞消費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臺菲兩國關係已久,不僅在貿易領域,在醫療領域也保持着密切的聯繫。2024年臺菲雙邊貿易額達67.1億美元,菲律賓是臺灣第11大貿易伙伴,今年前七個月的貿易額較去年同期成長8.5%。對菲律賓而言,臺灣是其第九大出口市場和第十大進口來源地,成爲第10大貿易伙伴,彰顯雙方經濟夥伴關係的強勁互補性,未來商機成長空間可期。

臺菲友好關係亦體現於多元面向,包含今年7月1日起,臺灣護照持有人可以免簽證入境菲律賓,停留最長14天;小馬可仕總統於8月6日亦公開表態力挺臺海和平,支持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這些政策與立場不僅彰顯雙方政治互信,更爲科技、人才與產業等領域的深度對接奠定堅實基礎,顯示未來合作空間廣闊、前景可期。

臺菲各領域合作升溫,產業互補帶動未來商機。菲律賓近年逐漸成爲國際半導體產業鏈中半導體封裝測試(非先進封裝)重鎮,與臺灣產業形成互補趨勢。臺灣隨着半導體相關與綠能產業在菲國擴大投資,金融業與觀光服務業也開始前進菲律賓。

臺灣知名科技大廠也早就將供應鏈佈局在菲律賓,如中磊電子於卡隆巴(Calamba)工廠專門生產電信設備、東元於蘇比克灣工業園區設置電動巴士組裝廠,金寶集團在菲律賓設有4座工廠,並計劃再擴大投資,這些佈局不僅支援在地市場,也將菲律賓作爲連結東協與全球市場的重要製造據點。中磊發言人陳正弘表示,菲律賓除了人口紅利、人口平均年齡僅約25歲外,亦有語言優勢,可與第一線客戶直接溝通,相較於東南亞的越南、泰國較不常見。

菲律賓政府近年強化電信、綠色能源、農產加工及工業區發展等重點產業,並提供多元投資與合作機會,且菲國擁有1.1億人口與強勁內需,預估2025年GDP年增率逾6%,爲臺灣各項民生產業帶來廣大商機。另外兩地產業互補性高、加乘出多元合作機會,臺灣品牌正好乘勢出擊,搶攻東南亞最具潛力的市場。

形象展現場買家也提到,臺灣企業優勢爲高品質、售後服務、且相對歐美廠商低價,可望對抗紅色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