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署4月告知關稅疊加 進出口商:直球面對挑戰、找到利基市場
▲臺北市進出口公會秘書長黃文榮。(圖/IEAT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美國宣佈臺灣的對等關稅暫定爲20%在7日起生效,昨傳出關稅採「原稅率再加對等關稅」的疊加算法,引發在野黨砲轟政府黑箱。對此,臺北市進出口公會秘書長黃文榮證實,經濟部貿易署早就說明稅率是疊加上去;而如今關稅暫定爲20%,挑戰、壓力清楚後,出口業者更能去應對,「直球面對,閃躲的話就沒辦法做生意」,但仍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資源協助、補助業者。
黃文榮受訪說,8月7日以後20%的對等關稅正式上路,對美出口產業至少是短暫穩定,「之前暫時性10%不知道會變多少,現在是20%加上既有稅率,挑戰、面臨壓力已經清楚了,情況惡劣到什麼程度、知道怎麼報價,總比過去不知道的狀況好」。
黃文榮提到,在美國4月宣佈對等關稅開始,包括行政院的說明,以及貿易署提供的懶人包,都清楚告訴業界,若非232條款部分的商品出口美國,就是原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8月7日以前就是加上10%,之後改爲20%,只是不知道20%會持續多久。
所要面對的挑戰清楚後,再來就是業者要怎麼化解、減低風險。黃文榮提到,業者不可能不出口到美國,但就業者希望,現在關稅清楚了,政府能幫要儘量幫,減稅、低利貸款、研發補助等等,政府提供一些資源,民間就趕快視情況申請,公會也會提醒業者要活用政府資源。但仍希望930億的補貼能擴大,畢竟從業者立場,政府能提供的資源當然是越多越好。
另外,業者端部分,黃文榮說,會盡可能跟進口商協商,「出口商、進口商的共同目標,還是希望消費者繼續買產品,買賣在纔有錢賺,出口、進口商如何協商,讓美國消費者買臺灣的產品」。
黃文榮說明,出口業需要報價,報價時要上傳,都必須清楚當下的稅率與規定。在On board(實際裝船)那天,就要與對方的進口商說清楚稅率是多少。近期大家都搶在8月7日以前出貨,爭取只在原稅率加10%。
但黃文榮坦言,臺灣出口商要面臨跟別的國家的比較,最直接的就是稅率不同,「這是客觀事實,別的國家可能15%、我們20%,用政府資源跟民間調整,除非不做美國市場,壓力很大每天要煩惱,但還是要直球面對,閃躲的話就沒辦法做生意」。
黃文榮也提到,消費者購物會考慮價錢、品牌、品質,不是說最便宜賣最好,不同市場會有區隔、有不同消費者,「臺灣應該也不能追求最便宜的市場,方向要抓住,價格上競爭本來就不是最有利,找到利基市場、開發非美市場,要走這方向」。另外,業者如何應用臺灣的數位科技、AI能力,如製程AI化降低成本,也是臺灣相比其他國家的優勢。
事實上,包括行政院4月4日記者會就清楚說明,美國算法是最惠國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政務委員楊珍妮政委在簡報的第5頁就完整列出關稅的計算方式。經濟部國貿署在4月16日、8月6日釋出的「美國關稅懶人包」,也都有說明是「原產品關稅+對等關稅」。相關資訊從頭到尾公開透明,從未隱匿過。甚至是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的影片也說明,產業界早都知道對等關稅是疊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