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迴應裁員傳聞:對部分業務團隊進行調整

近日,有消息稱通用AI智能體公司Manus(主體爲 “北京蝴蝶效應科技有限公司”)對旗下部分國內業務進行裁員,並將核心技術人員遷往新加坡總部,公司目前在中國區的員工總數爲120人左右。

7月8日晚,據澎湃新聞報道,Manus方面對此迴應稱,“基於公司自身經營效率考量,我們決定對部分業務團隊進行調整。公司將繼續專注核心業務發展,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Manus由中國大模型團隊Monica於今年3月發佈,號稱是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體產品,能根據用戶指令,獨立思考、規劃並執行復雜任務,直接交付完整成果,涵蓋報告撰寫、表格製作、篩選簡歷、股票分析、旅行規劃等多領域工作。

當時該產品採用邀請內測的方式向公衆開放,邀請碼一度被炒至上萬元,因而被質疑飢餓營銷。還有聲音認爲,Manus產品缺少技術含量,更像是 “超級縫合怪”。

Manus背後的公司BUTTERFLY EFFECT PTE. LTD. 成立於2023年8月2日,在內地關聯公司有北京蝴蝶效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紅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且兩公司均在武漢設有分公司。

公司創始人團隊中的核心人物肖弘和季逸超均爲90後。公開資料顯示,創始人肖弘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2022年時曾創立 “蝴蝶效應” 公司,推出AI瀏覽器插件Monica。季逸超則是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畢業於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12年,他創立Peak Labs,推出Rasgueado輸入法,曾獲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投資。

Manus爆火之後,在業務上推進動作不斷。3月,Manus宣佈與阿里通義千問團隊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基於通義千問系列開源模型實現Manus全部功能。3月底,Manus公佈收費方案,開啓商業化進程。到了6月,其又推出文本轉視頻服務。同在6月,Manus產品負責人張濤公開表示,公司已把總部從中國遷至新加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時,曾有消息稱Manus母公司擬以15億美元估值進行融資,規模1億美元。對此,Manus發文予以否認,稱“消息嚴重失實,目前公司正專注產品研發和用戶體驗”。

此後Manus在產品上也有不少更新,但外界對其關注度有所下降,這背後是Manus面臨的行業競爭加劇以及自身商業模式打磨的挑戰。

隨着AI智能體賽道愈發擁擠,衆多科技企業與初創公司紛紛佈局,Manus也需要不斷優化成本結構,集中資源投入到核心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中,以保持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