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AI從“一碼難求”走向分級付費 199美元套餐可同時執行五個任務

曾經“一碼難求”的AI智能體Manus AI,終於向所有人敞開大門。

5月12日,Manus AI宣佈,Manus正式開放使用,允許所有人註冊爲用戶並使用其功能。

而爲吸引用戶積極註冊,Manus表示,會向每個用戶一次性贈送1000點積分,並給與每個用戶每日300點積分(不能滾存,次日清空)。Manus AI稱,其相當於可以要求Manus每日爲每個賬戶執行一個免費任務。

除此之外,Manus提供了付費訂閱使用權限,三類權限分別對應的訂閱費用爲19美元/月、39美元/月和199美元/月。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場消息稱Manus AI母公司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於4月底完成了一輪750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估值爲5億美元,由硅谷風投Benchmark領投。但蝴蝶效應官方並未證實這一消息。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若這一融資屬實,其將爲公司提供足夠的算力支持,允許其爲更多用戶提供接入服務或展開公測。

公開揭面

今年3月,AI智能體Manus AI帶着神秘的面紗,憑藉在多個權威AI Benchmark基準測試中的亮眼表現迅速躥紅。

初期,Manus AI採取邀請制,導致其使用權限在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在各大二手交易平臺上,一個使用邀請碼的轉售價被瘋狂炒高,甚至一度飆升至1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如今,Manus AI終於揭開面紗,走到了所有人面前。

記者登錄Manus AI使用界面發現,Manus AI的交互界面與普通大模型交互界面類似——其包含文字交互框,文件上傳功能以及用戶積分顯示功能等。用戶則有兩個功能版本可供選擇——“普通版”和“高投入”,其中“高投入”允許用戶通過Manus AI調用更強大的智能模型和推理時間,以完成更爲複雜的任務。

根據Manus AI官網展示的收費訂閱內容,19美元/月的基礎套餐約對應每月1900的基礎使用積分和1900的限時額外積分;以此類推,39美元/月和199美元/月會員,分別能獲得每月7800、39800的積分。

與免費用戶相比,付費用戶除了獲得更多使用積分外,也能夠獲得更穩定的算力資源,更長的上下文交互,以及高峰時段的優先使用權。

此外,只有最高階的199美元/月的訂閱套餐能使用Manus AI提供的“高投入”版本功能。按照Manus AI的解釋,19美元/月和39美元/月的套餐版本最多可以同時運行2個任務。199美元/月的套餐版本,可同時執行5個任務,並在高峰時段優先訪問。

記者嘗試在Manus AI網頁交互端讓其完成一份“Manus重大事件時間表”整理的工作,隨後記者關閉了網頁。約20分鐘後,記者重新打開Manus,發現其生成了一份大小約3.1KB的.MD文件。

而通過瀏覽器打開該文件,其爲約2000字的網頁內容,主要描寫了3月到5月Manus的主要進展,內容經記者人工複覈也相對準確。

當然,這個任務相對來說較爲“輕量級”,與普通生成式AI的實現效果沒有顯著區別。

記者注意到,對於以上“公測”會員收費體系,部分用戶存在不滿情緒。

“300點積分並不能給你一個單一任務,除非底層模型比過去好很多。”一位用戶表示:“一個任務可能要耗費1000—2500的積分。”

其他用戶反饋顯示,當前系統每個任務平均消耗約1500積分,而平臺每日贈送的積分額度難以支撐複雜任務的完成。部分“老用戶”則透露自己的權益被重置。與數月前“一碼難求”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用戶討論的焦點已轉向功能限制和收費模式。

競爭來襲

過去一段時間Manus AI的迅速躥紅,一度令全球AI世界開始關注AI智能體潛在的商業價值。

知名創業孵化機構YC認爲,Manus AI依靠其創新架構,在真正意義上將AI智能體能爲人類實現的功能首次展現給了大衆。

隨着人氣大漲,Manus AI快速乘勝追擊,雙管齊下推進商業化進程: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擴充研發團隊規模,更與包括阿里雲通義千問在內的行業巨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意圖在AI智能體商業化賽道上搶佔先發優勢。

原本已經獲得騰訊、真格基金投資的Manus AI母公司蝴蝶效應,則被曝出於4月底完成新一輪7500萬美元融資,投後估值也提升到37億元人民幣。

然而,Manus AI掀起的AI智能體熱潮,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和新興玩家爭相入局。其中,海外AI玩家Genspark就發佈了與Manus AI類似的採用混合代理(MoA)模式的AI智能體產品,並在GAIA Benchmark跑分上實現了對Manus AI的超越。

當前,全球科技巨頭正加速佈局AI智能體生態。海外市場方面,谷歌、OpenAI、英偉達等頭部企業相繼推出基於“MPC開源協議”的軟件包和相關接入產品,着力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體軟件生態。國內市場同樣動作頻頻:阿里3月上線的夸克App(AI Pro版)轉型爲多模態智能體平臺,新增“智能體中樞”功能;字節跳動推出通用智能體平臺“釦子空間”;智譜AI則發佈了具備深度研究能力和任務執行功能的AutoGLM沉思智能體。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個月來,上述多數“友商”紛紛接入了MPC開源協議。行業分析指出,該協議不僅顯著提升了智能體能力擴展與跨平臺協作,更有望成爲下一代AI基礎設施的核心標準。隨着MPC協議行業地位的鞏固,也將讓更多AI智能體開發商以快捷成型能力推出AI智能體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搶佔用戶心智。

截至目前,Manus AI仍然在使用虛擬機+混合代理的模式,且尚未官宣加入MPC陣營。在可預見的是,Manus AI還將面臨更多、更強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