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阻塞不只呼吸卡卡 合併「傷心」增腦中風、心肌梗塞發生率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全臺近3000家合約醫事機構提供專業的治療及衛教服務。記者廖靜清/攝影
一名67歲慢性肺阻塞(COPD)患者曾因急性惡化至急診就醫,出院不到一週就因胸悶、呼吸困難在路邊昏倒,送醫後經診斷,確認有心臟衰竭共病問題,肺功能僅剩不到一半,需全面照護介入預防再次惡化。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專科醫師蘇剛正表示,慢性肺阻塞是一種慢慢侵蝕又無法根治的疾病,如果沒有接受妥善的治療及照護,不僅會反覆發作使肺功能快速惡化,亦會影響生活,即使是輕微活動也會感到喘不過氣、容易感到疲勞,末期患者幾乎離不開呼吸氣。
慢性肺阻塞很難早期診斷,初期僅咳嗽、有痰、胸悶等,與感冒、氣喘、身體不適表現相似,當症狀隨着年齡增長而愈來愈嚴重,等到就醫診斷,通常肺功能已受到損傷,甚至已出現其他疾病。蘇剛正說,肺阻塞與心血管疾病是雙向惡性循環,國人9成肺阻塞患者中,有高達61%伴隨心血管共病。
COPD跟年齡有絕對關係,重度吸菸者更是高危險羣。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不要輕忽日常生活中咳嗽、多痰、呼吸不順等症狀,如果經常感到胸悶、體力與同年齡者相差很多,最好透過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lmonary disease Uncover More cases Assement,PUMA)早發現、早治療,或是找胸腔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
沈靜芬分享,過去擔任實習醫師時,看到患者病情惡化反覆進出醫院,甚至合併心衰竭住院。「每次肺阻塞急性發作,都會加速肺功能惡化,嚴重時更有死亡風險。」多數病友不瞭解肺阻塞與規律治療的重要性,導致肺功能持續惡化、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沈靜芬強調,慢性肺阻塞患者務必進行戒菸、疫苗接種、規律使用吸入劑、肺復原、營養補充等五大抗惡化行動保肺、護心。尤其,戒菸更是預防與穩定病情的首要關鍵。目前全臺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涵蓋99.5%的鄉鎮市區,透過巡迴醫療可達100%,113年已提供近43萬人次戒菸服務。
除了傳統紙菸外,加熱煙也一樣會讓人上癮、損害肺部、影響大腦發展。沈靜芬提醒,所有煙品皆有害健康,未來會持續強化戒菸門診服務。至於加熱煙的戒菸用藥評估,還需要更多的科學實證,目前仍在蒐集國際相關證據,後續會召開專家會議,進一步討論是否納入加熱煙的戒菸政策。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專科醫師蘇剛正表示,有呼吸道症狀或煙齡超過20包/年的心血管患者,可至胸腔內科做更近一步的肺功能篩檢。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