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敦煌談話突脫稿 拋出「兩岸和平民主統一」主張

馬英九26日在莫高窟旁的敦煌研究院發表談話時,突然脫稿拋出政治論述。(記者廖士鋒/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第四度訪問大陸,在26日進入行程尾聲,也是重頭戲,與大陸敦煌研究院合辦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期間馬英九致詞是脫稿強調,自己主張兩岸和平民主統一,引起現場一片掌聲。

馬英九突然在此行尾端拋出政治論述,實在令現場媒體大感詫異,馬英九也坦言自己沒有按照幕僚準備的講稿念,「如有不當請各位指教」。

這場活動是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由馬英九基金會與敦煌研究院主辦,地點就在莫高窟旁的敦煌研究院。出席活動的嘉賓除馬英九還有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程亮、馬辦主任王光慈、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政大名譽教授邱坤玄等人。共有180餘人在場。

在致詞中,馬英九先指出,看到這場多麼關心中華文化的朋友一同參加這次活動,我個人感到非常的開心。他強調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都是炎黃子孫,就像5000年的中華文化,而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各世界各地華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中國人最珍貴的資產。

馬英九說,經過多年來兩岸共同努力,歷久彌新,無論是儒家的仁愛中庸之道,或者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無爲,這些思想的內涵不僅塑造了中華文化的精神,也深深影響東南東亞與世界文明,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華文化仍然以它無比的包容力、創造力與生命力,繼續爲我們提供智慧與指引。

甫參觀完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的馬英九說,從莫高窟壁畫中的宗教融合及藝術成就到歷史留下來的文字、器物、文化,無不證明中華文化在這裡的輝煌。

接着他指出,今天我們在這裡相聚,不只是爲了探討文化的歷史脈絡,更是希望從中能夠尋找創新,在討論中尋找共識。馬英九表示,儘管兩岸有不同的社會背景,發展脈絡與政策,但對於中華文化的重視與傳承是兩岸共同的責任。這些年來兩岸在宗教、音樂、文化、哲學、歷史研究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互相啓發,共同成長,展現出文化的力量,超越了地理、制度的限制。他說,不管是黃帝或者是伏羲都是神話人物,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精神」,是不是足以讓中華民族的後人爲最重要的依據。

他強調,其實中華文化早已在臺灣民衆內心最深處的一個DNA,例如民間信仰的關公、媽祖、神農大帝就是凝聚兩岸民間最重要的一個力量,他詢問現場有沒有拜過媽祖的人,並問「宋主任(宋濤)就沒有對不對?你去過嗎?你剛剛怎麼沒有舉手?」他旋即強調媽祖的信徒在全世界超過8億人左右,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信仰,並化身馬老師再度講解媽祖本名爲何是林默娘。

馬英九提到,很贊同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所說,任何力量要想在臺灣做文化清洗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各位都知道區桂枝老師真的很有勇氣,中華文化也是兩岸無法切斷的,連接也是最深的聯繫」。他指出,弘揚中國文化就要追溯過往的歷史,要在理解與尊重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思考如何讓中華文化與當代的社會連接與世界接軌。

馬英九接着問,各位知道「我是中國哪一省出生的嗎?」他說自己是湖南人,我是在香港出生的,家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前面三個都是在大陸生的,他自己是逃難到了香港之後在香港出生,小妹在臺灣出生,「所以我們5個兄弟姐妹一生就是逃難的過程」。

他說自己的老家是湖南湘潭,「跟貴方的毛主席是同鄉」,自己媽媽是湖南寧鄉人,「是劉少奇副主席的同鄉,所以關係是非常深厚」,我也很高興能夠在這些年來不斷地推動兩岸的關係,讓大家還有老百姓跟大家的都能夠接觸。

馬英九話鋒一轉,突然提到,「我的主張是兩岸要和平民主統一」,現場隨即響起如雷掌聲,他隨後解釋說,和平是「不要使用武力或者是武力的威脅」,民主就是要「尊重臺灣人民的意願」,他馬上反問,「大家說對不對?」,隨後再度有掌聲響起。

隨後馬英九稱,自己沒有完全依照同事準備的講稿,「有點脫稿演出,如有不當請各位指教」。

馬英九14日起訪問大陸至27日,行程多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史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