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珺委員: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引領師德師風建設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樑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院長馬珺發現,隨着社交媒體、自媒體的蓬勃發展,師德問題類型不斷延展,失範邊界愈加模糊,這給師德師風覈查帶來了新的挑戰,“尤其隨着師德師風建設面臨的輿論環境深刻改變,有關師德師風的網絡輿情事件燃點低、爆點高、傳播快、關注廣,極易引發重大負面輿情,給教師個人成長、羣體形象塑造和尊師重教環境營造帶來嚴重困擾”。

馬珺表示,黨風政風是引領,師德師風是示範,校風學風是保障。師德師風要好,首先黨風要正,政風要清,以優良黨風政風引領師德師風。她建議,一要健全黨風政風引領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機制。各級各類學校黨委把一體推進黨風政風、師德師風、校風學風建設作爲年度重要工作任務,納入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要點,完善常態長效機制,形成一體推進的強大合力。

二要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共享機制、聯防聯判聯處機制。目前,各個學校把師德師風、校風學風“第一關”,貫穿到教師資格准入、招聘考覈、職稱評聘等環節,但在落地實施階段遇到了“腸梗阻”。目前學術不端行爲沒有實現全國聯網可查,學校將本校教師學術不端事件當作“家醜”,不願意外揚。這導致很多在師德師風和學術學風上有污點的教師,可能通過換學校的方式,實現“華麗轉身”。因此,要健全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如參照交通違法信息全國聯網的做法,建立師德師風全國查詢系統、科研人員誠信個人檔案等,將學術不端行爲上傳“雲端”,實現全網可查,讓劣跡無所遁形,將教職工准入查詢制度和從業禁止制度落在實處。

三是完善多元參與,構建多主體、多維度的師德評價體系。健全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導向鮮明的評價體系,構建教師、學生、家長、同事、學校、社會等多主體參與的師德評價體系。細化教學人員、科研人員、教輔人員、管理幹部、工勤人員等各類育人主體的師德要求,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師德師風教育。注重考查教師師德師風評價、教育教學實踐評價、育人工作能力評價、教師能力評價、榮譽體系評價等全面反映教師實際能力與貢獻的維度。既強化剛性約束和懲戒,劃紅線、築底線,又着力於正向引導,增強教師以德育德的自覺性和內驅力,通過多元主體參與、多維度評價,實現教師能力與教育質量的雙提升。

作者: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