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珺委員:加快推進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樑丹)《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推進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從數字看,地方高校佔全國普通高校的總數比例較高,其發展質量和水平直接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和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院長馬珺調研發現,一些地方高校仍然面臨地方政府重視不夠、利用外部資源能力弱、校地合作機制不暢、教育教學觀念落後、應用型科研水平較低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
“出臺適合區域高校的評價辦法,將應用性成果作爲評價地方高校的主要指標,建立對地方高校的扶持機制。”馬珺建議,通過建立相應評價機制,推動地方高校深化對教師和科研人員的考覈評價改革,扭轉重理論成果輕應用成果的傾向,把教書育人的表現、培養地方所需人才的成效和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貢獻作爲最重要的評價指標,確保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人才選拔、工作報酬等方面應用性成果的作用不低於理論性成果,服務社會的貢獻不低於理論創新的貢獻,教學和服務社會的榮譽不低於學術榮譽。
“推進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還要重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生態。”馬珺建議,優化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的管理組織架構,成立由政府部門、地方高校、行業企業、研究院所等多方構成的共同體,構建一體化推進的人才培養、技術研發、人才流通、課程建設、師資建設、教材開發的產教融合協同體系,形成以學校爲主體,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新生態。
“推進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關鍵要增強地方高校科技創新能力。”馬珺建議,推進科研創新團隊建設,構建一支結構優化、分工合理的校政行企共同參與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制定出臺相關引導科研競爭的激勵性政策,大力提高經費支持力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營造有利於科研人才成長的科研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地方高校應用型科研水平和能力。
作者: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