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指尖按下“快門鍵” 民生難題“快進解”

大象新聞記者 沈偉 張超飛 通訊員 李現森 王思芮

週末的清晨,洛陽市人大代表李義龍的手機鏡頭對準了伊川縣一段坑窪路面。隨着快門鍵輕響,一張標註着精確位置的照片實時上傳至洛陽市“12345熱線”微信公衆號人大代表“隨手拍”後臺。

48小時後,當他再次路過,攤鋪機已在平整路面,困擾居民多日的出行難題迎刃而解。這一高效處置的背後,是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依託《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隨手拍”工作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精心構建的民生問題快速反應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

從“紙上建議”到“指尖履職”,自今年7月10日“人大代表隨手拍”平臺在洛陽市“12345熱線”上線以來,市縣(區)兩級人大代表通過該平臺反映問題18件,其中16件已快速辦結,2件正在積極推進,代表回訪滿意度達100%。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辦法》所確立的一系列快速反應制度設計。

“《辦法》的出臺,以制度剛性保障了“隨手拍”工作的高效運行。”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負責人表示,人大代表通過平臺提交的內容,經12345熱線研判後,會迅速派單至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形成了“發現-轉辦-解決-反饋”的全鏈條管理機制。這一機制確保了問題從發現到解決的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人負責,大大提升了問題處理的時效性和可追溯性。

目前辦結的16件事項中,15件實現“當日響應、三日辦結”,充分體現了這一閉環機制的快速反應能力。例如,洛陽市人大代表付會斌反映洛河水面漂浮物問題,洛陽市水利局當天即組織清淤船作業;瀍河區人大代表劉葉紅反映的華林北街雨水井堵塞問題,促成了當日修繕。

從城市照明故障到古樹名木養護,從小區物業糾紛到背街小巷環境,覆蓋了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經。《辦法》明確了五大類監督範疇,這種清晰的界定,使得代表反映的問題能夠快速進入相應的處置通道。同時,“當日響應、三日辦結”等高效處置標準,在《辦法》的框架下得到了有力執行。

從修復一新的健身步道到清澈的河面,從亮起來的路燈到整潔的背街小巷……代表上傳一張圖片或一段視頻,輔以簡短文字說明,“地點、問題、訴求”一目瞭然,這種便捷直觀的方式,不僅極大降低了代表履職門檻,也爲職能部門快速研判和精準處置提供了清晰指引,確保了反應的精準度和處置的及時性。

“加強監督,讓代表滿意,讓人民得實惠。”《辦法》不僅關注問題的快速轉辦,更注重解決結果的反饋與跟蹤問效。平臺形成的“發現-轉辦-解決-反饋”閉環,其中“反饋”環節至關重要。代表對辦理結果進行回訪,滿意度達100%,這一數據背後是對問題解決效果的有力檢驗。

上述負責人表示,對於辦理難度大、辦理效果不理想、二次辦理結果代表仍不滿意的事項,洛陽市人大常委會將採取“面對面”、專題詢問、工作評議等方式開展專項監督。這種強化結果反饋與跟蹤問效的制度設計,確保了快速反應不是“一陣風”,而是“落地有聲”,真正讓每一份民意都不“落空”。

《辦法》的實施,極大激發了人大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過去撰寫建議案至少要半天,現在30秒就能直達職能部門。這種便捷高效的履職方式,增強了代表履職的成就感,使得代表們更願意深入基層、貼近羣衆,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反映民生“關鍵小事”。

交通擁堵、路面修補、井蓋缺失、衛生環境治理……這些從“弱信號”中捕捉到的“強信息”,爲人大立法、監督等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參考,也拓展了反應信息的來源,使民主監督既見“樹木”更見“森林”,推動實現“羣衆有呼聲、代表有行動、政府有迴應”的良好局面。

“沒想到拍一個點,解決了一大片!”洛陽市人大代表劉葉紅的感慨道,她反映的瀍河區華林北街雨水井堵塞問題,不僅促成當日修繕,更推動區住建局開展全域雨水篦子專項排查。

這種“解決一個點、帶動一個面”的治理效能,在偃師區企業揚塵案中同樣顯現:一名偃師區鎮人大代表通過“隨手拍”反映附近企業揚塵污染擾民。區環保局當即覈查,發現企業抑塵設施未開啓,現場責令停產整改。

“當指尖的快門聲與羣衆的心聲同頻共振,這場民主實踐創新,正以‘小切口’撬動‘大治理’,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陽光照進城市每個角落。”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負責人表示,此前,洛陽市人大常委會已出臺了代表12345直通車、代表有事請掃碼等工作辦法,此次將人大監督和政務服務熱線相結合,旨在推動實現“羣衆有呼聲、代表有行動、政府有迴應”。

“這一機制不僅跑出了爲民服務‘加速度’,也爲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說,《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隨手拍”工作辦法(試行)》,通過構建閉環響應鏈條、明確監督範疇與時限、強化結果反饋與跟蹤問效、激發代表履職活力等制度設計,成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民生難題快速反應機制。

編審: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