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率高?桃園公車司機「受訓即就業」招募遇瓶頸 明年推2.0版本
桃園市交通局受訓即就業今年召募不如去年,預計明年將推2.0版本。(示意圖與事件人物無關)。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市區客運自新冠疫情過後逐漸回升,交通局預估今年可達4千萬人次,但比疫前動輒5、6千萬人次還有很大差距,民代認爲司機不足是公車班次、運量難以提升主因,並指市府培訓計劃「落跑率」也很高;交通局表示,桃園尚缺140餘名司機,但招募遇到瓶頸,明年將推「受訓即就業2.0」改善。
桃園公車司機駕駛滿編950名,去年1月缺額最高達242名,後來推「受訓即就業」招募計劃才逐漸回升,但目前尚缺140名;據瞭解,桃園去年招募計劃名額供不應求,但今年防培訓司機被高薪挖角設服務年限後,報名人數銳減,一週只有1、2人詢問,截至目前只有30餘人參與培訓,培訓過程也有人放棄。
桃園市議員謝美英指出,「受訓即就業」推出後,全市7家客運業者共招募257名,但實際完成駕訓班報名僅146名,而培訓過程又有38名離職,離職人數站報名人數26.03%,「落跑率」似乎偏高。
國民黨桃園市議員陳韋燁表示,桃園司機月薪僅6萬到7.5萬元,相較臺北司機月薪7.5萬到9萬元、新北7萬到8.5萬元,明顯落後,解決薪資問題才能避免人才流失;議員舒翠玲認爲人力資源需要培訓,短期難見成效,市府應促雙層巴士儘快上路,才能立竿見影。
交通局表示,有關雙層巴士行駛國道議題牽涉法規,交通部已研擬修法,預計今年底或明年能修完,中央也研議過開放僑外生投入大衆運輸服務,但辦法目前也卡在中央許可。至於地方能做的,就是持續推「受訓即就業」計劃,明年除了祭出更多誘因招募人才,市府與業者也會提供更完整的保險制度,減輕司機工作壓力。
另外,桃園交通局也推「桃小巴」計劃,將運量偏低的公車路線改由9人座小客車行駛,讓大客車司機能服務需求量大的重要路線;目前全市有32條公車路轉型成「桃小巴」,市府明年保守估計增至70條,並朝100條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