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病理論原創是高質量發展的“根”與“魂”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不斷髮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理論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與"魂",我們在30餘年傳承創新發展中形成了獨有的絡病理論體系,在創新中形成新特色、新優勢,在創新中藥企業中獨樹一幟。
發展中醫藥學,沒有傳承就會丟棄根基,沒有創新就會失去活力。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中醫藥學有着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醫絡病理論作爲中醫學說獨特的組成部分,經歷了長期不斷探索發展的過程。《黃帝內經》闡述了絡脈概念,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記載了絡病治療的方藥,清代葉天士提出了"久病入絡""久痛入絡",但始終未能形成系統理論。
絡病理論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典範
經過數十年探索研究,以嶺藥業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出版《絡病學》《脈絡論》《氣絡論》專著,被稱爲絡病發展史上第四個里程碑。《絡病學》入選高等院校教材,在國內外40餘所高校開課,中醫絡病診療方法入選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榮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絡病理論成爲醫學界共同關注的熱點,每年發表相關論文近萬篇,也爲企業臨牀實踐、新藥研發和產業化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
絡病理論是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典範
初心爲本,良藥爲民。絡病理論原創帶動專利新藥研發,目前已研發上市通心絡、參鬆養心、連花清瘟、八子補腎等14個創新專利中藥,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是中醫藥在現代科技加持下的創新成果。
絡病理論是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的典範
循證醫學研究是國際公認的、科學的評價藥物療效的"金標準"。圍繞通心絡等系列"通絡"藥物,自1995年共開展了40餘項循證醫學研究,採用了大範圍、多樣本、隨機、雙盲、對照的方法來檢驗藥物療效和安全性,均取得了良好的臨牀試驗結果,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好評。其中,心血管事件鏈全程管理用藥津力達、通心絡、參鬆養心、芪藶強心相關研究論文已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美國醫學會雜誌》《歐洲心臟雜誌》《自然醫學》發表,是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的典範。
絡病理論是中醫藥國際交流的典範
以絡病理論爲根基,在海內外搭建了多個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建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業委員會、加拿大中醫藥絡病學會、歐洲中醫絡病學會、美國絡病學會、泰國絡病學會等國際學術交流平臺;連續20年召開的國際絡病學大會爲海內外專家交流、探討中醫絡病學領域最新科研進展和熱點話題提供了高端平臺,成爲國內領先、接軌國際的中醫藥全球性品牌學術會議,在海內外掀起了絡病研究的熱潮,提升了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沒有自主創新,企業發展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傳承創新,着力抓好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推動產業集羣高質量發展。(中國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