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壘球賽盼攻帕運!自籌經費備賽 「下肢癱瘓」球員故事太催淚

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8月23在臺灣開打,身障球員資源相當有限。(圖/攝自FB@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

由臺灣主辦的「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將在8月23日至24日於桃園龍岡大操場舉行,這場賽事是亞洲第一場符合國際規格示範賽,也是推動輪椅壘球進軍2028洛杉磯帕運的關鍵一步。這些身障球員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邊練球,一邊扛起籌備任務,許多球員都是不良於行、下肢癱瘓,《中時新聞網》挖掘這些球員背後的故事,每一位生命鬥士都讓人催淚。

這次參賽球員約有30人,共同特徵就是得坐在輪椅上打球,選手們有截肢者、小兒麻痹者,也有人是脊髓損傷。正巧和臺鋼球員名字一樣的選手楊秉軒,現年21歲,學生時期主攻標槍,也曾認真想走體育這條路,不料,高三寒假跟朋友偷偷騎車出去玩,撞上大貨車,再醒來就是醫院了,「那時候我還摸着自己的腳問爸爸,我的腳怎麼沒感覺?爸爸說醫生講你可能癱瘓了。我當時痛到連反應都來不及,就又昏過去了」。

輪椅壘球球員林楷程(左)曾是籃球校隊,楊秉軒(右)曾是標槍選手,兩人都因爲車禍導致下肢癱瘓,靠着運動重拾生命熱情。(圖/FB@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

另一位來自花蓮的林楷程,今年29歲,他曾是籃球校隊、全國亞軍,在機車行半工半讀,還要兼顧練球,一場車禍讓他胸椎第4節受傷,下半身癱瘓。「醒來時,我人在加護病房,因爲撞破肺插着氣切管、說不出話。出院後還無法自主呼吸,每天在呼吸治療中心學着怎麼呼吸」,雖然最後活了下來了,但他無法接受自己、也更害怕別人眼光。

「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選手張燦輝,昔因糖尿病病毒惡化而截肢,但他走出生命低谷,也成爲隊上的戰力之一。(圖/FB@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

已過中年的張燦輝,大家叫他「輝哥」,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老闆,某天以爲是染上普通流感因此送醫,沒想到卻在短短兩天後倒下,原來是長期忽視的糖尿病悄悄惡化作祟,導致他雙腿截肢,人生徹底翻轉,「我望着空蕩蕩的雙腿,覺得不只是失去行動能力,更像是整個人生都失去了重心、方向、尊嚴」、「我封閉自己、切斷聯繫、拒絕一切幫助。甚至想,就這樣算了」。

臺灣輪椅壘球運動目前是起步期,最初成立時靠着熱情在停車場、空地上練球。(圖/攝自FB@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

每位球員的故事都讓人備感鼻酸,曾對生命絕望的他們,最後靠意志力熬過低谷。在臺灣,要打一場輪椅壘球其實不容易,從場地、器材、練球等等,球員幾乎都是自掏腰包、自己學、自己練。臺灣輪椅壘球運動目前是起步期,2016年,身障棒壘球協會到「桃園脊髓損傷中心」辦了一場說明會,當時有15位傷友報名,便組成全臺第一支輪椅壘球隊,他們在停車場、空地上練球,沒場地、沒制度,只有滿腔的熱情。時間延續至今,北中南有五支固定訓練的球隊,由脊髓損傷者與身障運動愛好者組成,大家都是「一邊上班、一邊練球」,在有限資源下維持訓練節奏。

臺灣輪椅壘球運動受限於場地、資源有限,時常在停車場、空地上練球。(圖/攝自FB@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

臺灣輪椅壘球運動發展至今,北中南僅有五支固定練球的球隊,但也爲進軍2028洛杉磯帕運埋下希望的種子。(圖/攝自FB@第一屆亞洲輪椅壘球錦標賽)

說到輪椅壘球,必然就是「坐着輪椅打慢速壘球」,且是10人制賽事,對這些選手來說,這不是「限制」,而是「重新定義運動」,他們在沒有多餘資源的情況下,一邊練球,一邊扛起籌備任務。籌措經費的部分,在許多暖心民衆的支持下,默默募到善款逾123萬元,但這距離目標還有一大步,公關何龢不灰心地表示,「我們亞洲變成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可以出幾隊代表隊到美國打帕運,爭取世界第一,這個是大家很清楚的目標,就一起往那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