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竹筍怎麼煮更甜?國宴主廚揭關鍵「一味」:層次更升級

涼拌竹筍雖然爽口,但若處理不當,易產生苦澀。示意圖/ingimage

臺灣每年6月至8月是綠竹筍盛產期,近期價格下滑,本週批發價來到每臺斤79.9元,較5月初上市時明顯回落,讓不少家庭主婦直呼「終於可以放心買」。不過,想煮出鮮甜又無苦味的綠竹筍,有一關鍵配料常被忽略——辣椒。

不少民衆熟悉的綠竹筍煮法,是冷水下鍋、加入白米一同燉煮,藉由米中的澱粉釋放來提升筍子的甜味。國宴主廚溫國智指出,這個作法雖然常見,但若想進一步提鮮,「加辣椒」是餐廳級料理中常用的小技巧。

溫國智在社羣平臺上分享,「白米釋放的澱粉確實能讓竹筍更甘甜,但若能再加入一小段辣椒,能進一步提升筍子的甜度與層次感,味道會更立體」,不過他也強調,辣椒僅需少量,不可過多,以免掩蓋筍子的原始鮮味。若無新鮮辣椒,也可改用幹辣椒替代,效果同樣明顯。

涼拌竹筍雖然爽口,但若處理不當,常會帶有苦澀。溫國智建議,在筍子煮熟後,應先將筍頂偏黃的部分切除,接着對剖竹筍並移除中間白色的「竹膜」組織,這是苦味的主要來源。此外,農業單位指出,竹筍若在田間破土後曝曬陽光,尖端易轉綠、產生苦味物質「紫杉氰糖苷」,建議民衆購買時避開尖端已變綠者,以降低苦味風險。

農業部過去曾在食農教育平臺分享綠竹筍挑選四字訣:「白、彎、短、肥」。筍體應潔白水嫩、彎曲如牛角、矮小柔嫩、基部肥厚,這類筍子通常品質佳、苦味低,適合用於涼拌或熱炒等料理。隨着綠竹筍進入產季高峰,專家也提醒,從市場買回後應儘快煮熟並連水冷藏保存,風味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