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龍馬潭:政協協商聯動紀檢監督 小區管網煥新紓解民困

地下管網作爲城市的“毛細血管”,直接關係千家萬戶,可謂小管道大民生。近日,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區黃果苑小區在街道紀工委的精準監督與政協聯絡組的積極推動下,成功更新了困擾居民多年的老舊管網,居民們拍手稱快。

始建於2000年初的黃果苑小區,共有80戶住戶200餘人。多年來,小區供水管網因老化嚴重,堵塞問題頻發,尤其到了雨季,污水外溢成了家常便飯,不僅嚴重影響環境衛生,也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一到下雨天,樓下污水就漫到臺階上,出門都得踮着腳走。”居民們的抱怨道出了共同的無奈。儘管問題多次反映,但由於改造涉及部門衆多、資金籌措困難、方案難以統一等多重阻礙,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小市街道紀工委在收到居民訴求後,迅速成立專項監督小組,深入社區全面瞭解問題癥結,主動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督促部門負責人壓實責任,制定詳細施工時間表倒逼進度,有效避免了推諉扯皮,保障了工程有序推進。

與此同時,街道政協聯絡組以“四深入 六爭做”活動爲抓手,廣泛收集居民關於管網改造的意見建議20餘條。隨後,組織召開專題協商會,邀請職能部門、社區、居民代表及專家共同參與。各方圍繞改造技術方案、資金籌措、施工安排等關鍵環節深入研討、凝聚共識,確保改造方案既符合專業技術規範,又切實迴應居民關切。

新建成的管網不僅有效解決了排水難題,更“排”走了居民積壓多年的“煩心事”。工程累計更換新管道200餘米、溝道板100米,增設不鏽鋼護欄100米,清運溝道垃圾80米。曾經污水四溢的現象徹底消失,小區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從“民生痛點”到“幸福亮點”,黃果苑小區的“蛻變”是紀檢監察監督與政協協商協同發力的生動寫照。小市街道紀工委書記、政協聯絡組組長鍾正會表示,將繼續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精準施策,推動更多民生項目落地見效,讓居民生活幸福感“舊地升溫”。

據瞭解,今年以來,龍馬潭區政協與區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努力創新,推動政協民主協商與紀檢監督貫通聯動、“有事來協商”與“有事找紀檢”雙平臺深度聯動,通過在小市街道、紅星街道、蓮花池街道先行試點實踐,推動解決民生難題19件,惠及羣衆5000餘人,讓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 蔣小燕、章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