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智能算力規模大躍進 今年估增長逾40% 帶旺周邊軟硬體業
在AI快速發展帶動下,算力需求呈現迅猛增長態勢。(路透)
在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帶動下,算力需求呈現迅猛增長態勢。大陸工信部副部長熊繼軍近日表示,預計2025年大陸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過40%。意味持續帶動周邊軟硬體包括半導體、國產GPU、液冷等產業發展。
2025中國算力大會近日在山西大同開幕。開幕式上,中國算力平臺正式完成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十個省區市分平臺接入工作。
大陸工信部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將引導各地合理佈局智慧算力設施,逐步提高智慧算力供給質量,滿足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要。
上述負責人稱,目前大陸智慧算力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成式大模型、自動駕駛、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業製造等領域。透過算力應用大賽累計徵集的創新算力項目已經超過2.3萬個,在工業、金融、醫療、能源等領域實現規模化複製推廣。
中國電信研究院發佈「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慧將爲大陸的GDP貢獻超過人民幣11兆元,大概佔GDP的4%-5%,可能帶動算力的需求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
大陸工信部日前印發「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提出相關目標:到2026年,建立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能力的算力互聯網。
熊繼軍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慧算力規模達788 EFLOPS,幹線400G埠數量大幅增加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全國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
券商中國引述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報告稱,大陸國產算力晶片迎來國產替代視窗期,發展刻不容緩。當前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國產算力晶片廠商,華爲升騰、寒武紀相繼推出自研AI晶片,海光信息的DCU也逐漸打出知名度,其他配套環節的國產化進程也正在加速推進。
國盛證券認爲,目前整個大陸AI算力行業「算力基建投入→應用變現→垂類領域擴張→再投資」的邏輯閉環再次得到強化,產業景氣度已清晰明確,算力將成爲未來重要資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