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市場日益多元化

春和景明,露營經濟再掀熱潮。自3月份以來,全國各地不少營地陸續開始營業,迎接新一輪的露營旺季。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露營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發展新階段。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露營市場更顯務實,裝備市場更趨理性,營地服務日益精細化,“露營+”模式也更加多元。

隨着露營成爲社交平臺的高頻詞,戶外休閒用品市場也迎來了產銷兩旺的局面。在浙江義烏,春季戶外裝備交易額持續攀升。每年3月起,義烏的戶外休閒產品通過線下批發及線上平臺陸續出貨,迎接出行旺季。義烏指數顯示,當下,輕量化露營裝備成爲“香餑餑”,帳篷、天幕、摺疊桌椅、野餐墊、營地車成爲銷量前五的品類。值得關注的是,個性化定製訂單佔比約六成,折射出市場需求更加精細化。

北京迪卡儂(公益西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用戶對於輕便、小巧、快捷的露營用品需求旺盛。隨着家庭露營更趨於生活化、日常化,快開結構、快速搭建的帳篷成爲熱銷爆款。

在此前舉辦的CLE2025杭州國際戶外露營生活展上,充氣帳篷、輕量化徒步帳篷等成爲熱門產品,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開始注重性價比與本土化創新,露營裝備與日常生活融合程度不斷加深。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露營經濟催生了多元消費場景,“露營+遊學”“露營+音樂”“露營+婚禮”等新業態層出不窮。獵戶座創始人、CEO王萬宇表示,作爲文旅產業的重要板塊之一,當下露營在豐富文旅業態、推動傳統景區升級的同時,也在通過更深程度、更廣範圍、更高層次的融合破界出圈。

據瞭解,目前,全國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已公佈4批次,5C級、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初成規模。這些營地或深度融入生態資源,或挖掘在地文化價值,或打造休閒度假綜合體,逐步形成“生態+康養+文化+科技”的複合型休閒網絡。

在北京密雲日光山谷營地,50餘種免費活動將美育、體育、環保等融合在一起,深受遊客喜愛。日光域集團董事長孫建東表示,露營的魅力在於通過多樣化的自然體驗活動,讓遊客沉浸於大自然的愉悅之中。

隨着“五一”假期的到來,青少年營地也迎來旺季。山河勇士Sunkids水上運動懷柔營地相關負責人夏天介紹,青少年營地目前在保障安全的同時,積極設計更具教育意義的體驗項目,讓露營成爲孩子們成長的第二課堂。

如今,露營正從單一休閒活動演變爲大戶外生態的核心入口,而大戶外則通過產業鏈資源反哺露營業態,推動露營本身從“帳篷經濟”向“自然生活場域”轉變。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關於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科學規劃設置露營區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發佈《關於做好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相關政策爲當下露營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爲大戶外生態的“體驗前哨”,城郊公園分佈着大大小小的露營營地。孫建東表示,目前,不少城郊公園亟需通過創新性營地配套服務實現功能升級。與此同時,對於一些生態資源稟賦好但不便進行傳統旅遊配套建設的戶外目的地,露營營地的植入可以破解傳統旅遊配套瓶頸的困局。

露營產業的進階不僅是商業命題,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有益切口。在北京延慶井莊鎮,王萬宇團隊打造的星獵南山戶外運動公園整合了4個村莊的資源,依託村落風貌和戶外優勢,探索露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王萬宇介紹,對於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營地可以通過挖掘本土文化,成爲區域文旅的展示窗口。

儘管相關政策文件、標準體系已經出臺,行業發展仍面臨整體規劃不足、基礎設施配套欠缺、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業內期待未來能出臺更多貼合行業發展的鼓勵性政策,爲露營行業發展提供保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