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母土雞頻生雙黃蛋 飼料竟是這些作物

鹿野「雙黃後母雞」平日以玉米、山藥、牧草及鬼針草爲食,產蛋超過一半都是雙黃蛋。(蕭嘉蕙攝)

臺東縣鹿野鄉永安村盧姓農婦飼養的母土雞,以自產的農作物及鬼針草爲食,近期頻頻產下「雙蛋黃」雞蛋,甚至還有罕見的「三蛋黃」。盧婦笑稱,這隻母雞是「雙黃後」;專家則指出,多蛋黃現象與飼料組成、母雞年齡有關,雖不影響食用,但難以孵出雛雞。

盧婦表示,這批土雞幼苗是去年9月自畜牧場購入,隨着進入產蛋期,她發現雞蛋外型細長,蛋殼呈紅褐色、尖頭橢圓,好奇敲開後驚見連續數顆都是雙蛋黃,其中一顆更是三蛋黃,統計下來「雙黃蛋」比例超過5成。

鹿野「雙黃後母雞」產下的雞蛋外型細長,蛋殼呈紅褐色、尖頭橢圓。(蕭嘉蕙攝)

敲開鹿野「雙黃後母雞」產下的雞蛋,3顆當中有2顆是雙蛋黃。(蕭嘉蕙攝)

她說,自家雞羣以自產玉米、山藥與牧草爲食,完全不使用飼料,平時還會拔苦茶園內的鬼針草餵雞,「原本只是清除雜草,沒想到雞愈養愈胖,要宰殺前還得幫牠們減減肥。」

臺東縣動物防疫所技士說明,母雞出現多蛋黃情形,常與飼料營養或雞齡增長有關,屬於生理反應下的「非典型卵」,並非病變或異常。他補充,理論上雙黃或三黃蛋仍可孵化,但因多顆蛋黃在蛋內互相干擾,胚胎髮育困難,「幾乎不可能順利孵出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