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冶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企業如何應對?

2024年,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標誌着鋁冶煉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作爲我國第一大有色金屬產業,鋁冶煉行業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佔據重要地位。此次納入碳市場,不僅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也爲企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

碳配額缺口與成本壓力

根據《方案》,鋁冶煉行業的化石燃料燃燒、工業過程等產生的溫室氣體直接排放將被管控,除二氧化碳外,還包括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兩類非二溫室氣體。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電解鋁產量達4400.5萬噸,同比增長4.6%。納入碳市場後,預計2026年鋁冶煉行業年度碳配額缺口將達34萬噸。按照碳價水平100元/噸計算,顯性碳成本約爲0.34億元/年,攤到單位產品上的顯性碳成本爲0.78元/噸鋁。這一缺口意味着企業將面臨額外的碳成本壓力,尤其是碳排放強度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可能需要在市場上購買配額以完成履約清繳義務。

減排路徑與技術升級

儘管直接排放降碳難度較大,但企業仍可通過多種方式降低碳排放。提升炭素質量、提高電解槽管理水平是當前可行的減排手段。此外,轉向使用惰性陽極成爲鋁冶煉企業的重要減排方向。惰性陽極相比傳統陽極,能夠完全消除陽極消耗的碳排放,爲企業實現降碳目標提供潛在突破口。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電解鋁行業能效標杆水平以上產能佔比達到30%,行業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達到25%以上。通過實施節能降碳改造,2024年至2025年,電解鋁行業預計將形成節能量約25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650萬噸。

碳市場機制與企業發展

碳市場的本質是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能優勝劣汰。鋁冶煉行業納入碳市場後,企業需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能力建設,積極推進生產設備節能降碳升級改造,並儘快熟悉全國碳市場覈算報告、覈查、配額分配、市場交易規則。根據《方案》,2024年度鋁冶煉企業獲得的配額量等於經覈查的實際排放量,2025年和2026年配額採用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分配,激勵先進、鞭策落後。這一機制將推動企業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國際綠色貿易壁壘與應對

鋁冶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也爲企業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提供了基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入歐盟的碳密集型商品購買CBAM證書,以確保歐盟內外的產品碳成本持平。鋁產品在CBAM的覆蓋範圍內,國內碳市場的碳排放覈算與覈查機制將有助於企業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儘管短期內鋁冶煉行業納入碳市場對抵禦CBAM尚無直接影響,但長期來看,這一舉措將爲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

結語

鋁冶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和碳資產管理,積極應對碳成本壓力,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在碳市場機制的推動下,鋁冶煉行業將加速淘汰落後產能,邁向高質量發展,爲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