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拋震撼彈不選黨主席…地方藍營看法不一
臺中市長盧秀燕宣佈不參選國民黨主席,地方藍營人士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但都建議她要儘快確定合作對象。記者黃仲裕/攝影
臺中市長盧秀燕宣佈不選國民黨主席,掀起政壇風暴,臺中藍營內部看法分歧,反對者擔心她卸任市長到挑戰2028的空窗期橫生變數,贊成者認爲盧不當黨主席更能整合在野;無論是否支持,論者都建議盧儘快尋找合作對象,且最好是熟悉北部生態的政治人物。
長期支持盧秀燕選黨主席的藍營內部人士指出,盧近期的發言大多站在整體臺灣的高度,已不是臺中市長的格局,瞄準2028總統大選的態勢明顯;選總統最好還是兼任黨主席,掌握縣市長與不分區立委提名權,也避免過去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不同調的曖昧狀況。
該人士坦言,盧秀燕雖以「臺中要面對高關稅衝擊」爲由堅守市長崗位,但處理關稅問題本來就不是臺中市長的工作,況且綜觀盧近期的發言,早就高於一般市長,現在再把市政當作理由,難免讓人有推諉之感;過去不乏市長第二任期轉換跑道的案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賴清德總統。
該人士擔心,盧秀燕2026年末卸任市長職務,而黨內啓動2028提名程序、確定提名盧爲總統參選人,最快也要到2027年中,中間的半年空窗期,很可能拱手讓出政治舞臺,到時黨內會不會有其他變數,比如有人力推臺北市長蔣萬安參選?
贊成盧秀燕不選黨主席的藍營人士則認爲,國民黨一直有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不同的先例,比如2007年馬英九和吳伯雄成功的搭配,讓馬不用分神黨務,爲隔年勝選打下基礎;即使2024年侯友宜與朱立倫的配合曾產生些許風波,單以選舉操盤來看,並沒有什麼實質隔閡,敗選主因是藍白分裂。
該人士強調,若盧秀燕2028勝選的基礎是藍白合,就更不應該選黨主席,「國民黨主席」這個位置必須以黨爲最優先順位,不利於跨黨派整合,況且盧現在個人品牌已經隱隱要高於國民黨的集體招牌,實在沒必要再揹負黨內文化與財務負擔等包袱。
至於2026到2028之間的空窗期,該人士認爲有很多種解決方式,比如成立基金會,甚至效仿當年馬英九「Long Stay」,並不是非要當黨主席或有公職在身才有舞臺;不過該人士也指出,盧必須找到其他參與黨務的方式,以免被人視作「不願意承擔」。
無論贊成或擔心,藍營地方人士都認爲,盧秀燕必須儘快確定合作對象,不僅爲2028提前做準備,也要穩固黨內話語權。盧的潛在合作對象不少,從朱立倫、胡志強到連勝文都曾被點名;不管是誰,必要條件是熟悉北部政壇,才能處理好最重要的募款工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