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盧秀燕致勝心法 黨主席非首要選項
臺中市長盧秀燕結束澳洲訪問,11日清晨搭機返臺,她在桃機受訪時,被問及是否參選國民黨主席,她迴應「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颱」。(陳麒全攝)
國民黨即將進行黨主席改選,但傳出呼聲最高的臺中市長盧秀燕傾向不會參選,理由是希望維持初衷、信守承諾,要將市長任期做好做滿。儘管已是黨內各系統的「最大公約數」,但長期觀察盧秀燕的治性格以及「致勝心法」,也確實有其脈絡。
對於2028支持者的殷切期盼與呼喚,盧秀燕當然清楚,領軍國民黨重返執政自是責無旁貸;但是否參選黨主席,始終陷入兩難。關鍵就是市政工作之外,參與黨務之後更必須分心面對全國性,甚到是兩岸以及國際議題,這都和盧秀燕的行事風格有所扞格,且爲免糢糊市政焦點,她也一直迴避配合炒作相關的政治話題。
盧秀燕從媒體轉戰政壇逾30年,從省議員、立委到臺中市長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不敗女王」的封號,其實,沒什麼秘訣,就是「全心專注做好一件事」。臺灣政壇的民意代表,除了問政的本業之外,都會想方設法去爭取什麼宮廟董事長,或是兼任某某協會理事長,要不乾脆自己創一個來當會長,更不要說有些背後還有家族企業;儼然,頭銜要大、要多,纔夠優質、夠力。
但有別於傳統政治人物,盧秀燕僅獨沽一味,一路走來就是專注本業,每天搭一早的高鐵(以前是司機開車上臺北)到立法院,開完會就回選區跑行程到晚上,就像按表操課的公務員。所以翻開盧秀燕的經歷,就是記者、省議員、立委和市長,一點都不豐富精彩,甚至還顯得有些平乏無奇!
即便是黨務,盧秀燕也是關鍵時刻纔出手。很難想像,一位六連霸的資深立委,竟然沒和同儕爭過黨團書記長!過去小黨鞭、中黨鞭到大黨鞭的歷練,就是晉身高層的路徑,但盧秀燕卻是不與人爭。不過,只要黨鞭邀請,她都樂於扮「配角」,所以副書記長倒是做了好幾屆。
此外,另一個躋身權力核心的管道,黨內搶破頭的中常委,盧秀燕也都興趣缺缺,一直到國民黨2000年首度失去政權後才參選,據瞭解,後來未再選的原因,就是當時中常委一年改選一次,沒時間全省拜票。再來就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馬英九請辭黨主席並由朱立倫接任,風雨飄搖之際盧秀燕再挺身而出,兼任黨副秘書長,從此之外,再無其他黨職。也因此,向來「自謀生活」、不靠黨資源的盧秀燕以梅花自況,且一路在野!
除了不負「衣食父母」,盧秀燕專注於角色的扮演之外,與前總統蔡英文同一天生日,具有處女座追求完美且「龜毛」,理性、務實與責任感和注重邏輯、秩序特質,十足表現在工作態度上,因爲市政與民生纔是「置頂」的議題。以目前的狀況,黨內不乏主席合適人選,但守護中臺灣大平臺則是捨我其誰,盧秀燕確實沒有非要摻和黨魁之爭的必要性;只要順利交棒,就打下勝利的根基,自可專注心力備戰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