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不參選黨主席 至少確定了這兩件事

臺中市長盧秀燕(右二)宣佈不選國民黨主席。記者黃仲裕/攝影

臺中市長盧秀燕會不會參選國民黨黨主席,在她正式宣佈前,引起各方猜測,利弊得失分析也多,尤其當參選黨主席已被和參選總統畫上等號,要如何做出決定,實在相當艱難。不過,歷史從來不是按着一定的軌跡運行,未來如何發展誰也猜不到,倒是有兩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國民黨下任黨主席應該會以民主機制產生,而且臺中市仍會有「媽媽市長」陪伴。

盧秀燕不選黨主席,用以往的經驗看,她似乎失去掌握黨機器的機會,甚至失去主導參選總統的優勢。這是一般的看法,但是若真要接下黨主席,馬上面臨的是如何替黨振衰起蔽。如果以盧仍有臺中市要掌理而言,雖可兼任,但要能周全,的確不易。尤其是,在各方呼聲已高,以及支持者勸進之下,要能放下,此一決定又談何容易。

不過,盧的着眼點是,如她所言,「國民黨是一個民主政黨,是民主大黨,黨主席的職位不宜指定參選,也不宜欽定參選,應該由有意願的人來公平競選」,這樣的思考,卻足以讓國民黨真真實實的走回民主機制,不管是黨主席也好,或接下來決定總統參選人也罷,國民黨都應該用民主方式產生。

盧不參選黨主席,雖然知黨短時間陷入焦,但往長遠看,這不正是以大黨自居的國民黨大家應該走的道路?特別是,在公平選舉下產生候選人,不僅能讓各方力量公平競爭,擺平黨內勢力,還因具有理想性,能吸引年輕人加入,而不再是指定或宮廷式的欽定接班。

再者,美國關稅大海嘯的確讓臺中市的工具機和機械業面臨衝擊,在國民黨目前仍是在野黨下,即使她擔任國民黨主席,加上立委發揮力量強力監督,但又能對主導施政的執政黨有何影響和作用。此時,盧秀燕和產業界站在一起,反而能替業者反映心聲,甚至從市政的角度給予協助,反而更具施力點。

政治之事變幻莫測,盧秀燕不參選黨主席,未來如何發展,誰也說不準。但是,先把臺中市政做好,既能陪產業界度過難關,又能實現對選民的承諾,選民自會有一定評價。而且,盧秀燕不也正是這樣一步一腳印才走到現在嗎?否則,事情沒做好、沒有政治實績,一心只想着權位和選舉,即使掌握了黨機器,又真能贏得民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