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圖”公佈!城市發展邁向存量提質增效階段
8月2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佈。《意見》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爲主的階段。
《意見》提出,下一步城市工作需要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註重以人爲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註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註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註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註重統籌協調。
“我國城鎮化已從此前的‘大規模、快速化’轉向‘中低速、微增長’時代。”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表示,2010年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增速1.39個百分點,而到了2020年到2023年,城鎮化率年均增長降至0.76個百分點。這意味着,外延擴張已經基本結束,內涵式發展不僅僅是需要硬件條件改變,更應注重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方向,增強人民幸福感。
《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培育壯大城市發展新動能、激活城市存量資源潛力、建立可持續的城市建設運營投融資體系、提升城市對外開放合作水平等。
在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方面,《意見》提出,要穩妥有序推動城市羣一體化和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增強超大特大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中小城市和縣城承載能力。具體來看,要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做強做精核心功能,控制超大城市規模,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分類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等。
在培育壯大城市發展新動能方面,《意見》提出,要因城施策增強城市發展動力,立足城市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精心培育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我國將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羣。此外,還將發展智能建造、首發經濟、銀髮經濟、冰雪經濟、低空經濟,培育消費新場景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城市發展研究室副主任黃金川表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能夠匯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在前沿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則可帶動周邊地區的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將推動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羣優勢,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話語權,爲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激活城市存量資源潛力方面,《意見》提出,要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設施、土地等資產資源底數。改造利用老舊廠房、低效樓宇、閒置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房屋,建立與建築功能轉換和混合利用需求相適應的規劃調整機制。加強和規範存量城市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提高運行效能。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針對《意見》提出的“推動有條件的省份培育發展省域副中心城市”,黃金川表示,核心區域對周邊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我國已有多省積極培育第二增長極。例如,河南着力培育洛陽、南陽,湖北重點打造黃石、宜昌、襄陽,山西推進長治、大同、臨汾等城市建設。這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將有效分擔省會城市的部分功能,帶動周邊區域發展,促進區域間的平衡協調。
此外,《意見》還從系統推進“好房子”和完整社區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水平等多方面給出指引,全方位提升城市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城市環境。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