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喊納糧食指標 藍委促政院提版本

綠委蔡易餘15日促《財劃法》再修法,建議將「糧食安全指標」納入權重,反映農業縣市貢獻。圖爲嘉義縣長翁章樑(右)瞭解水稻智慧化成果。(本報資料照片)

面對《財劃法》分配爭議,綠委蔡易餘15日表態再修法,且爲達平衡城鄉差距的目標,應廢除「財產稅成長率」不公義指標,並將「糧食安全指標」納入權重,才能反映農業縣市貢獻。國民黨團書記長羅智強認爲,行政院也有義務提出自己的版本,一併送到立法院討論。

蔡易餘表示,去年修法藍白將縣市「土地面積」權重從20%砍半至10%,卻新增10%「財產稅成長率」指標,該指標包含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等,本質就是「炒房炒地皮指標」,無疑是變相鼓勵地方政府依賴炒房稅收,懲罰默默守護農地、肩負臺灣糧食安全的農業縣市。

他主張,爲真正平衡城鄉差距,再修法應廢除「財產稅成長率」這項不公義指標,將能反映農業縣市貢獻的「糧食安全指標」納入權重,才能讓資源合理分配。

蔡易餘呼籲雲林縣長張麗善及藍委王育敏、張嘉郡、丁學忠、謝龍介等人,應站在農業縣市的立場,支持納入「糧食安全指標」。

綠委陳亭妃迴應,她一定支持糧食平權,但現在賴清德總統提出3個問題,包括水平分配不均、垂直分配不公,事權也未統一,必須討論清楚,政院也一定要提出修法。

羅智強認爲,整個《財劃法》修法過程中,政院連版本都不提出來,非常不負責任,各黨、各立委都對《財劃法》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政院當然也有義務提出版本,一併送到立院討論。

此外,連江縣國民黨立委陳雪生擬提修法解套,將《財劃法》第16條之1第3項第3款各目中,原分配方式列明「各直轄市及縣(市)」的文字改爲「離島三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