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議價法朝野各自表述 藍營促政院提版本、綠憂三輸
立法院交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日舉行聯席會議,審查「新聞媒體與數位平臺議價法草案」等案,數發部則認爲該法有窒礙難行之處,藍綠白三黨則各有不同想法。(張睿廷攝)
立法院交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日舉行聯席會議,審查「新聞媒體與數位平臺議價法草案」等案,三黨均提出各自版本。數發部則認爲媒體議價法窒礙難行,欲改推共同分潤平臺。綠營認爲加拿大、澳洲的媒體議價法上路後,導致Meta封鎖新聞,造成「三輸」局面;藍白立委則多認爲應儘快推動媒體議價法,不宜再拖,同時要求中央儘速提出行政院版本。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代理主委陳崇樹及多位立委出席今天皆出席委員會,針對媒體分潤機制與立法模式進行討論。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在大體討論時表示,新聞媒體應共享平臺利潤,理念各黨派均可接受,但如何分潤仍有商榷空間。他舉加拿大與澳洲爲例,強硬立法後引發Meta封鎖新聞,造成媒體、平臺、民衆「三輸」,呼籲讓平臺樂捐,達成慣例,希望先不要審查這個法案。
民衆黨立委張啓楷表示,新聞有價、使用者付費及保障新聞工作者三項原則各黨都有共識,關鍵在於避免平臺報復、保障小型媒體議價權。他建議基金方案暫緩,先推動議價法並給予彈性法源,形成較寬鬆的制度,以利各黨團協商。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表示,雖然基金相關辦法由主管機關訂定,但不會由政府介入運作。她指出,數位部提到的分潤平臺仍在規劃階段,實質協商尚需時間,建議應先完善平臺建置與分潤計算機制,確認如何合理分配、是否符合新聞有價與使用者付費原則,否則基金推動恐受阻。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呼籲一個月冷凍期後應提出院版,並指出若欠缺法令保障,平臺隨時可調整政策,新聞產業恐再受衝擊。他批評政府角色缺席,導致媒體必須自力救濟與平臺私下談判,小型媒體更易被邊緣化。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媒體產出應獲合理報酬,目前市場被平臺廣告收入高度壟斷,新聞產業長期受挫。她認爲不分藍綠皆盼法案儘快推動,不應因平臺壓力卻步,也質疑政府動作過慢,僅提聯合訂閱平臺概念,卻未提出具體版本。她強調,當前新聞媒體被迫「喝湯」、數位平臺「吃肉」的現象必須改變。
王鴻薇指出,數發部稱已與10多家媒體初步接觸,但未見具體進展,步調過慢。她強調各界殷切期盼法案通過,學生及產業都在關注,應儘速提出行政院版本與各黨研商。
「寧可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政府委託的機關能真正獨立」,國民黨立委魯明哲舉例,NCC、中選會、大法官這些機關公正嗎?他認爲若採基金制,應將基金定位爲單純發放資金的機構,並透過大數據計算影響力與點閱次數,作爲分潤標準。他強調,平臺業者投入的資金至少八成應用於新聞製播並回饋媒體,其餘數位轉型或教育用途最多僅能佔一至兩成,否則立法效果將無法達成。
林宜敬迴應,數發部正從法律、科技與商業模式三方向尋解決方案,加拿大與澳洲經驗顯示立法有窒礙難行之處,因此嘗試以平臺分潤機制作爲全球首例,但須更多時間與媒體、平臺協調,懇請立委給予時間發展與測試平臺,再評估是否需立法推動。
整場會議中,各黨均支持新聞有價原則,但對立法時機、模式及平臺參與方式意見分歧,各方暫無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