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外賣大戰 重創中小餐飲業
大陸電商平臺外賣大戰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小型餐飲業者,部份餐飲業者分擔70%至80%的補貼金額,若不接單就生意冷清,接了單卻愈做愈虧,最後倒閉,黑心業者乾脆偷工減料,形成惡性循環。
央視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分析,對於一些大型餐飲企業而言,他們應對的手段還相對多些,而對於小微商家來說,降低產品質量,成了他們「唯一的出路」,因此,無序競爭卷出來的,不是性價比,而是更劣質的產品以及更差的商業環境。一個商家如此,一個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環境,都是如此。要避免這種情況,就需要規範平臺的行爲,從「無序」變「有序」。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志成認爲,電商平臺有演算法,同時也在收集消費者需求、偏好,供應商成本、庫存等資料資訊,資料和技術,爲平臺經營者動態、差別化定價提供了便利,但部分平臺經營者利用其優勢地位實施不公平的價格行爲。
劉志成指出,大數據殺熟(同一商品在不同用戶出現不同價格,新客戶通常有優惠價)、促銷規則不清楚、平臺補貼不清晰等都屬於這一類問題。
對此,《行爲規則》裡都有明確的要求。就拿大家比較關心的補貼來說,《行爲規則》要求平臺經營者公平公正開展補貼促銷,不得虛假誇大宣傳補貼金額和力度,要在網站或應用程式顯著位置標示補貼及相關活動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