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外賣大戰 配送平臺得利

大陸外賣市場大戰持續升溫,阿里、美團、京東等三大平臺自7月初起相繼加碼,甚至讓當地奶茶咖啡重回一杯人民幣1、2元的低價狀態,平臺流量暴增。訂單量成長帶動「運力」需求的同時,使順豐同城等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平臺受益。

證券時報指,在過去的週末(7月12至13日),大陸各大平臺的外送補貼大戰繼續,社羣媒體上也出現相關熱搜話題,如「杭州一奶茶店忙着到現場點單有啥給啥」、「百米遠的單子外賣員能賺十幾塊」。

界面新聞提到,美團資料顯示,7月5日單日訂單峰值突破1.2億單,爲平日的兩倍以上,部分騎手單日送達破百單,日薪上看人民幣千元。部分地區配送出現瓶頸,平臺一度宕機,外溢訂單轉向第三方配送企業。

此外,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昨宣佈,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不含自提及0元購),創下新高。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數在突破2億基礎上,本週又較上週淨增15%。此外,淘寶閃購上線以來,新註冊商家超過24萬,大部分爲中小商家。其6月份訂單量較5月增長近150%,商家店實際收入較前月增長近100%。

隨訂單量激增,「運力」成爲電商平臺佈局重要一環,順豐同城因此受益。從5月起,順豐同城股價漲幅約142%,該公司提供1小時內送達服務,涵蓋餐飲、生鮮、商超等多領域。

據悉,順豐同城爲知名物流商順豐控股旗下即時配送業務,提供1小時內送達服務,涵蓋餐飲、生鮮、商超、蛋糕、醫藥、洗護等場景,定位爲開放式配送平臺。

財報顯示,順豐同城去年全年營收達人民幣157.46億元,年增27.1%;淨利人民幣1.33億元,年增160%,其營收或利潤規模都是史上最好的一年。

儘管業績亮眼,外界認爲,順豐同城的成長路上仍有多個挑戰。其一,電商巨頭自建配送團隊的趨勢明顯,當巨頭補齊運力短板,第三方勢力必然會被擠壓;其二,順豐同城缺乏零售生態支撐,使其多半隻能扮演配送末端角色,難以涉足利潤與數據的核心環節;其三,相較順豐主體業務,即時配送的營收與客單價仍偏低,對整體營運的貢獻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