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投資者刷卡上百萬元炒黃金 陸多家銀行示警投資風險

圖爲4月5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商場內,民衆正在選購金飾。中新社

金價高位運行,黃金投資持續升溫。大陸出現以貸款或信用卡套現買黃金的投資者,並在社羣媒體上分享「攻略」。大陸多家銀行近日發出公告,警示投資風險,並表示嚴控信用卡「炒金」,專家也提醒,大陸對貸款和信用卡資金的用途有明確要求,相關資金不得用於黃金投資等領域。

金融界此前報導,有投資者分享,自己通過多張信用卡套現人民幣80萬元(約新臺幣360萬元)買了黃金,利用大概一個月免息期,到期後就把黃金全部賣出償還貸款,一週內潛在獲利近人民幣4萬元,收益率已經接近5%,「拋售後還款應該能賺一筆。」

除此之外,也有投資者透過多張信用卡「以卡養卡」循環套現,投資黃金的槓桿資金高達人民幣數十萬元。社羣媒體上也出現相關貼文「用信用卡刷2萬元買黃金,不到一個月賺了15%,後悔沒有多買點」、「用信用卡買的200克黃金,11天賺了3,600元」等。

針對上述情況,大陸多家銀行近日發佈聲明,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黃金投資,應避免「炒金類」等違規行爲的發生。江蘇銀行發佈公告稱,近期黃金價格波動較大,不法分子通過各種「炒金」、「搶金」、「套現」等各種手段誘導持卡人進行信用卡「炒金類」投資,爲了保障客戶信用卡資金安全,信用卡僅限於持卡人日常消費使用。

興業銀行公告,有不法分子利用網路平臺,以「低門檻、高收益」爲誘餌,誘導持卡人通過信用卡「炒金」進行投資。此類行爲不僅違反信用卡使用規定,更存在巨大資金風險,若黃金價格波動導致虧損,持卡人需自行承擔價差、手續費等成本,並可能因逾期還款產生透支利息及不良信用記錄,嚴重損害持卡人合法權益。

央視報導,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黃金雖然具有避險和保值屬性,但其價格波動同樣受國際局勢、貨幣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難以長期持續單邊上漲。貸款買黃金屬於用借來的錢去投資,投資者不僅要面對本金的漲跌風險,還需要承擔額外的利息支出和還款壓力。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通過申請消費貸款或者信用卡套現來投資黃金,存在合規風險,一旦被金融機構發現,相關資金將可能被要求提前償還,信用卡額度還可能被下調或者暫停交易,相關行爲還可能被納入徵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