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挑戰西方製藥霸主地位 去年新藥上市數量遠超歐盟

彭博社近日報道稱,全球生物製藥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正從曾經的仿製藥大國崛起成爲挑戰西方創新制藥主導地位的新力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製藥從仿製走向創新。(圖/新華社)

彭博社近日報道稱,全球生物製藥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正從曾經的仿製藥大國崛起成爲挑戰西方創新制藥主導地位的新力量。

根據彭博社分析的數據,中國2024年進入研發階段的新型藥物數量激增至1250多種,不僅遠超歐盟,還幾乎追平了美國的1440種。數量之外,中國研製的新型藥物還不斷獲得全球最嚴格的藥品監管機構和西方製藥巨頭的認可。

報導指出,2015年中國啓動藥品監管制度改革時,僅有160種新化合物進入全球創新藥物研發線,佔比不到6%,落後於日本和英國。但改革簡化了藥品評審流程和效率,強化了數據質量標準,提升了透明度。同時,《中國製藥2025》將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列爲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受過海外教育和培訓的科學家與企業家也加入了這場熱潮。

報道分析,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關鍵優勢在於其研發效率和成本優勢,他們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開展從實驗室實驗、動物測試到人體試驗的每個研究步驟。從零開始研發一種新藥耗時耗力且成本高昂,而中國龐大的患者羣體和集中式醫院網路成爲重要的加速器。對藥物各階段測試所需時間的分析也表明,中國醫生可以更快地招募試驗對象。

而成本差異意味着中國公司可以同時進行多個試驗,以快速找出成功者。根據數據分析和諮詢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自2021年以來,中國已成爲全球發起臨牀研究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