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太陽能五巨頭 Q1集體虧
大陸太陽能產業在全球市場佔有龐大影響力,卻由於嚴重「內卷」,陷入集體虧損的處境。圖/美聯社
今年Q1大陸五大太陽能巨頭業績表現
大陸太陽能產業在全球市場佔有龐大影響力,卻由於嚴重「內卷」,陷入集體虧損的處境,大陸業內五大巨頭交出的2025年第一季報不僅幾乎全線虧損,合計虧損額更超過人民幣(下同)80億元,再加上4月份美國政府對太陽能產品實施反補貼調查並打擊海外「洗產地」的行動,更令業者雪上加霜。
澎湃新聞1日報導,大陸太陽能組件出貨最大的晶科能源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營收爲138.43億元,年減40.03%;淨虧損近13.90億元,較去年第四季虧損面擴大,而2024年同期,其淨利潤爲11.76億元。
大陸光電一哥隆基綠能財報也顯示,第一季營收年減22.75%至136.52億元,淨虧損14.36億元。回顧2024年全年,更創下2013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全年鉅虧高達86.18億元。
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對於今年的行業回暖節奏表態謹慎,他在業績會上表示,「按照第一季和目前的情況來說,行業環境會不會變化,我覺得很難說。當然每家企業所處的環節和狀態不一樣,在此情形下經營狀況不盡相同。」
此外,全球元件出貨第五的太陽能公司通威股份也受到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衝擊,全行業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第一季淨虧損25.93億元,儘管已較上季減虧,但仍是通威有史以來最差季報,且爲連續第六季虧損。
另一方面,美國近年嚴加打擊大陸企業海外「洗產地」,在結束長達1年的調查後,對來自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四個國家的太陽能進口產品徵收反傾銷、反補貼「雙反」新關稅,被視爲劍指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中資巨頭。
天合光能指出,今年全球市場需求預計還會保持一定的增幅,新興市場預計增速較快,中東非預計有30%以上的增速,亞太預計也有兩位數的增速,大陸預計也有正增速,美國方面主要受稅率影響,還有待觀望。
另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4月29日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例會上,質疑美國對晶體太陽能電池的反補貼調查,批評其超越管轄權,破壞WTO規則,並譴責美國「對等關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