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巨頭集體倒退,紛紛放棄可再生能源目標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環球零碳,作者:Shushu,編輯:Tang
最近,英國《衛報》報道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2023年,全球僅有36家化石燃料公司,合計排放超過200億噸二氧化碳,佔全球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如果把它們看作一個“國家”,其排放量將遠超任何單一國家的碳足跡。
這36家公司中,沙特阿美(Saudi Aramco)以1.839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MtCO2e) 位居榜首,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38%。若將其視爲一個國家,其排放量將位列中國、美國和印度之後。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排放量與德國每年的排放量大致相同。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二是國有企業,主要分佈在中東、亞洲、拉美和非洲。
這項研究的數據源自“碳排放主體數據庫”(Carbon Majors Database),該數據庫自2003年起收集和分析全球主要化石燃料生產商的排放數據。該數據已被用作支持美國紐約州和佛蒙特州通過的法律的證據,這些法律要求化石燃料公司賠償氣候損害。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能源巨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碼化石燃料,直接決定着全球碳排放的未來軌跡。
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頂級能源公司正在削減可再生能源投資,加倍投入化石燃料生產,幾乎放棄了曾經高調宣佈的能源轉型目標,與《巴黎協定》設定的全球溫控目標背道而馳。
然而,近來不少頂級能源公司卻增加生產和排放,幾乎“放棄”能源轉型,與設定的溫控目標背道而馳。
曾經在能源轉型道路上“衝得最快”的英國石油公司(BP),如今卻成爲“掉頭最快”的大型石油企業。
2月26日,BP宣佈大幅削減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將其年度可再生能源支出從原本的 50 多億美元削減至15-20億美元,而石油和天然氣投資則增至100億美元。
曾幾何時,BP 被視爲化石燃料行業中轉型最爲激進的代表。五年前,該公司宣稱,石油時代已接近終結,可再生能源纔是未來,並計劃 到2030年,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比2020年減少40%,大力投資太陽能、風能、氫能和生物燃料。
然而,這一轉變最終以失敗告終:石油需求不僅繼續增長,而且可再生能源的回報也遠低於預期。在全球五大國際石油公司中,BP成爲唯一一家股價低於五年前水平的公司。
因此,BP曾暗示,它可能會放棄可再生能源目標,因爲它未能實現2024年409億美元的基本利潤目標。
面臨着各方的壓力,BP首席執行官Murray Auchincloss自上任以來,放慢了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並宣佈了削減成本和裁員5%的計劃。
在股東的壓力下,BP 新任首席執行官 Murray Auchincloss 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放慢可再生能源投資,宣佈削減成本,並裁員 5%。最終,公司決定迴歸石油業務,目標是在 2030年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提高至每天 230-250 萬桶油當量。
BP 不是唯一一家調整戰略的公司。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曾經是歐洲最堅定的低碳轉型先鋒,也悄然踩下剎車。
TotalEnergies目前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至12吉瓦,低於之前預測的 12至16吉瓦。另外,該公司還補充稱,將50%的資本投資分配給可再生和低碳項目的計劃“已經放棄”。
Equinor則宣佈計劃在2024年至2027年期間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提高10%以上,預期在2030,產量從每天200萬桶提高到220萬桶。
Equinor首席執行官Anders Opedal表示:“我們正在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適應市場。市場在不斷變化。我的工作就是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爲股東創造價值”。
這場能源戰略的逆轉,表面上是企業對投資回報的再評估,實則反映出整個市場對綠色轉型的複雜態度。
在這股浪潮下,殼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龍(Chevron)、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 (Enel)也紛紛加入削減可再生能源投資行列。
殼牌在2024年底對外宣佈,將退出新的海上風電投資,不會主導新的海上風電開發,並拆分其電力部門。
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 (Enel) 在2023年發佈的新戰略計劃中,將2024-2026年期間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削減了約50億歐元。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也相繼表示,在“能源安全”成爲全球議題的背景下,石油仍是世界的命脈,企業的責任是確保供應穩定,而不是在尚不成熟的新能源市場上賭一把。
化石巨頭大規模掉頭能源轉型之際,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鑽探,小鑽探”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在入職的第一個月,美國就宣佈“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退出了《巴黎協定》和其他氣候承諾,這將使他能夠推翻上一任總統拜登時期的許多環境法規,並開放更多地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勘探。
美國能源部長、前水力壓裂高管Chris Wright不久前表示,世界需要更多的化石燃料,而不是更少。特朗普政府將把氣候變化視爲一種全球性物理現象,是建設現代世界的一個副作用。
如今,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超過世界任何國家。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動下,能源巨頭們的擴張速度恐怕只會更快。
然而,這能源巨頭又恰恰掌握着全球一半的碳排放權,它們的決定,將直接影響地球未來的氣候走向。
參考資料:
[1]https://earth.org/36-fossil-fuel-giants-responsible-for-half-of-worlds-co2-emissions-report/
[2]https://www.follow-this.org/shell-lowers-investments-in-clean-energy-to-8-endangering-the-companys-future-by-ignoring-the-energy-transition/
[3]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mar/05/half-of-worlds-co2-emissions-come-from-36-fossil-fuel-firms-study-shows
[4]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50205-oil-giants-totalenergies-equinor-reduce-low-carbon-investments
[5]https://www.forbes.com/sites/ianpalmer/2025/03/11/bp-resets-to-oil-backslides-on-renewables-what-can-we-learn-here/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環球零碳,作者:Shushu,編輯:Tang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06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