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向的時代紅利:創新新材以技術與標準主導全球鋁業低碳重
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的當下,“綠色”已不再是企業ESG報告中的修飾詞,而是直接影響估值、訂單和產業話語權的核心變量,是重構工業競爭力的核心邏輯。
在這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中,中國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系統性應對能力。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國。而鋁行業屬於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密集型產業。因此,低碳鋁業的建構不僅關乎合規,更關乎未來的生存空間與增長路徑。
目前,中國的再生鋁利用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並將綠色電力大規模應用於全產業鏈生產,初步構建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低碳鋁工業體系,成爲全球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支點。而這一成績背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山東創新集團是其中的代表性力量。
作爲一家始建於2002年的中國民營企業,創新集團已經成長爲世界級的綠色鋁科技產業集團,也是全球最大的鋁下游製造商,業務覆蓋高性能鋁合金、智能製造、再生鋁回收、新能源材料等多個關鍵領域,擁有20餘家子公司和兩萬餘名員工,產品遠銷亞洲、歐洲和北美,連續八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早在10多年前,爲了佈局低碳技術,清潔能源生產以及全球化,作爲創新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創新新材率先在A股上市。圍繞創新集團的綠電鋁、再生鋁、碳足跡標準等關鍵路徑,創新新材構建起覆蓋能源—材料—標準—終端全鏈條的綠色價值體系,成爲觀察中國製造如何由“大”向“強”、由“工廠”向“規則制定者”躍升的典型樣本。
一、綠色不是成本,是鋁業未來重估的核心籌碼
綠色正在重塑鋁產業的基本面邏輯。
作爲有着“綠色金屬”之稱的鋁,具有可無限回收、重量輕、強度高的特性,在新能源汽車、3C消費電子、清潔能源乃至航空航天領域廣泛應用。
隨着全球碳交易的成熟,鋁業企業的碳排放強度成爲是否有資格進入國際市場的決定性因素。國際大客戶不再只看“鋁價”,更關注碳足跡、能源結構、回收閉環能力。這一趨勢在蘋果、特斯拉、奔馳等頭部企業的採購體系中體現得尤爲明顯:誰能提供低碳原鋁和再生鋁,誰就更接近訂單、估值與全球話語權的核心。
二、重塑價值定位:創新新材,從材料製造商到綠色價值鏈的整合者
在這場綠色躍遷中,創新新材已經跑在前面。
作爲山東創新集團的核心子公司,創新新材近年來完成了從“製造商”到“綠色價值鏈整合者”的戰略轉型。這要求企業全面重構其產品、能源、技術與標準體系,構築起真正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綠色護城河
● 綠色能源:風光水互補的“綠電鋁”模型
在能源端,創新新材在內蒙古、雲南、山東等地構建起覆蓋風、光、水的可再生能源體系,首創“風光水電互補”模式下的綠電鋁。
這種自建能源閉環的能力,不僅顯著降低碳排強度,更使公司具備了能源主權和長期成本優勢。
● 再生閉環:1-8系全譜系保級再生鋁
在材料端,使用再生鋁材料造意味着減少原材料獲取過程約96%的產品碳足跡。創新新材是國內最早實現全系列鋁合金100%保級回收再造的企業,參與5項再生鋁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工作。2024年,該公司綜合循環利用再生鋁121.09萬噸,並具備將各類廢鋁精準分類、溯源、重構、循環的能力。
這意味着,創新新材不僅提供綠色材料,更提供可追蹤、可驗證、可入賬的“碳資產”。
三、釋放業務潛力:創新新材訂單、估值與規則的全面躍遷
佈局綠色的前期是不計成本和披星戴月,但隨着低碳生產模式的跑通,綠色優勢在業務層面獲得了價值轉化。
汽車輕量化
創新新材成爲奔馳、寶馬、特斯拉等頭部車企的核心供應商,提供免熱處理壓鑄鋁、高強輕量化型材等關鍵材料,幫助整車企業實現“結構減重+全生命週期減碳”的雙目標。
● 3C電子領域
創新新材與華爲、三星、聯想等企業等達成長期合作,提供滿足其碳足跡審查的超薄高精度低碳鋁材,成爲國產鋁材在國際高端消費市場的樣板案例。
● 電力與清潔能源傳輸
創新生產的高強超導線纜顯著降低能耗與電網損耗,是國家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材料底座,爲西電東輸貢獻力量。
四、解鎖全球佈局:創新新材綠色標準“出海”,引領行業升級
通過參與或主導《綠色低碳鋁評價導則》《再生鋁閉環標準》等國家及行業規範的制定,創新新材把“綠色標準”轉化爲技術與制度紅利,引領行業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創新新材把這一高標準帶到全球,在中東、東南亞、北美等地打造“綠色生產+全球交付”的國際矩陣。這一打法不僅提高了本地化供貨能力,更將綠色的價值觀輸出到全球供應鏈體系中。
五、面向未來:創新新材抓住綠色轉型窗口期,搶佔價值高地
從全球能源結構變革到資源重組,再到終端品牌的碳管理體系升級,綠色已成爲鋁材料產業中最稀缺、最關鍵的變量。
中國鋁行業,依然站在這一關鍵十字路口。
一方面,碳中和目標下政策趨緊、能耗雙控、產能限制不斷加碼;另一方面,全球市場釋放出對“低碳鋁、高性能鋁”持續且穩定的增量需求。唯有提前完成綠色產業重構、掌握再生核心技術、建立標準輸出體系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
創新新材正是這一趨勢的樣本與試金石。創新新材的實踐證明了,綠色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影響未來產業走向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在全球綠色鋁業的下半場裡,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定義遊戲規則。而創新新材,正處在這場定義之中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