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
京津冀積極構建區域“大生態”格局
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
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週年的日子。當日,2025全國生態日京津冀活動暨第三屆京津冀綠色發展大會在保定市召開。活動由京津冀三省市發展改革委聯合主辦,以“協同‘綠’動 ‘煥’新釋能”爲主題,舉辦主旨報告會和4場交流會,總結交流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成效,分享前沿技術,推介典型案例,推動京津冀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
在主旨報告會上,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功能定位,積極構建區域“大生態”格局,空氣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突出,水資源協同管理效果顯著,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突破創新,人民羣衆獲得感不斷提升,美麗宜居京津冀成果豐碩。
作爲京津冀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主戰場,河北通過“四個堅持”紮實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堅持綠色引領,發展方式跨越提升。鋼鐵、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超過70%,抽水蓄能規劃建設規模全國第一;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培育國家綠色工廠309家、綠色園區21家,綠色生產方式加快形成。
堅持鐵腕治污,環境質量大幅改善。2024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65%,所有設區市連續三年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後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連續三年達到80%以上,白洋澱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水標準。
堅持系統推進,生態屏障持續鞏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深入推進礦山綜合治理;開展這項工作以來,累計減壓地下水超採量59.7億立方米;持續實施北方防沙帶、“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每年營造林超600萬畝。
堅持改革創新,制度體系日臻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印發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碳達峰碳中和等總體設計文件,制定相關領域專項規劃,政策制度持續完善;頒佈節約能源、新能源發展等地方性法規,出臺一批地方標準,法律體系基本健全;全面推行環保績效創A,開展資源環境要素市場交易,與京津簽訂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下一步,河北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頭管控跨越、生態保護由系統恢復向增值富民躍升、與京津的合作由聯防聯控向共建共享深化,攜手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京津冀樣板。
主旨報告會上還發布了京津冀綠色發展典型案例,包括京津冀構建生態協同機制、張家口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唐山推進鋼鐵行業綠色轉型、保定打造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範本、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綠色金融多元創新、天津港東疆港區創建零碳港區等,集中展示了三地踐行“兩山”理念的創新實踐。(記者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