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誼:中國特色邊海治理取得新突破

來源:環球時報

邊界與海洋是國家安全的前沿屏障,也是對外合作的橋樑紐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立足於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去年以來,我國邊界與海洋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開創了中國特色邊海治理的新局面。

一是邊境管控有新成果。2020年邊境事件後,中方同印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密切溝通,保持了邊境局勢總體和平穩定。經過4年多的艱苦努力,雙方就邊境脫離接觸等達成解決方案。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在喀山成功會見,對上述進展作出積極評價,就改善和發展中印關係作出戰略指引。12月,根據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時隔5年再次舉行會晤,就邊界問題進行深入、實質性溝通,就劃界談判、邊境管控、機制建設、跨境交流合作等達成6點共識。日前,雙方舉行新一輪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會議,取得良好效果。當前中印邊境局勢總體保持穩定,雙方正保持軍事外交渠道溝通,探討維護邊境地區可持續和平安寧的舉措。近日,習近平主席就中印建交75週年同印總統互致賀電,強調中印應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和平安寧,推動中印關係沿着健康穩定軌道向前發展,爲促進世界和平繁榮作出貢獻。印方領導人也表達了同樣積極的意願。這爲中印雙方共同妥處邊界問題指明瞭方向。

二是海上合作有新突破。去年,中國與馬來西亞舉行了海上問題雙邊對話首次會議,實現了我國與南海當事國涉海機制性對話全覆蓋。去年11月印度尼西亞總統普拉博沃訪華期間,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就在兩國主張重疊海域開展共同開發合作達成重要共識。中國倡導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正在逐步落地生根,假以時日,必將結出豐碩果實。近日,博鰲亞洲論壇南海主題分論壇成功舉辦,各方圍繞南海區域秩序構建和“南海行爲準則”磋商、南海環境保護實踐與區域合作等深入交流研討。印尼前副外長表示,共建“和平、友好、合作”的南海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美好願景。隨着《南海各方行爲宣言》進一步落實,“南海行爲準則”磋商積極推進,我國同周邊國家海上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踐證明,沒有對話解不了的難題,也沒有合作達不成的目標。

三是服務發展有新舉措。近年來,邊海外交與興邊富民戰略相互融合,切實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助推邊境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民生顯著改善、民族團結進步、邊防穩固安寧。去年,中國與老撾總理會晤聯合聲明中寫入將積極推動中老鐵路“一地兩檢”儘快取得實質進展,標誌着跨國聯運新的便利化模式即將解鎖。中吉(爾吉斯斯坦)別迭裡、中巴(基斯坦)紅其拉甫等邊境口岸全面開放,部分緬甸和越南邊民通道以及中尼(泊爾)邊境14個傳統邊貿點實現疫情後重新開放,有效促進了邊境經濟發展。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投入正式運營,打造了跨境旅遊合作新樣板。各項邊境區域合作機制不斷走深走實,爲邊境經濟“近循環”注入新動力。

四是邊海治理有新進展。我國始終堅持法治固本強基,不斷強化邊海治理法治建設,完善邊海治理體制機制。《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國界法》公佈實施後,若干陸地國界法配套規範性文件及時發佈,爲進一步統籌規範和加強國界管理,推動相關領域國際合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海洋領域立法工作也在穩步推進,我國公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修訂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公佈北部灣北部、黃巖島領海基線,推進涉海領域國內法與國際法有機銜接。近年來,我國穩步推進與哈薩克斯坦國界聯檢工作,堅持對邊海一線常態化實地巡檢,全力保障20000多公里長的陸地國界線清晰穩定,妥善維護已設立的領海基點標誌。同時,加強“智慧邊海防”建設,堅決阻遏周邊當事國侵權行徑和美西方海上挑釁行爲,切實保障邊境地區和周邊海上安全。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邊海外交工作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持續推動邊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開創中國特色邊海治理新局面,有力服務外交全局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