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三大央媒齊發文「緩頰」預製菜爭議 加強食安監管爲重

▲大陸西貝餐飲集團。(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名人羅永浩與西貝餐飲集團的「預製菜」爭論持續引發關注。三大央媒《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13日至14日先後發文,指出預製菜討論涉及民衆日常飲食與知情權,既關乎消費者權益,也影響行業健康發展。多篇評論直言,當前社會應理性討論,通過制定標準、強化監管和信息透明,推動產業規範化,才能贏得公衆信任。

▲預製菜。(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北京青年報》報導,業內專家指出,預製菜本質上是食品工業化的產物,歷史上醃製、滷製等都屬預加工方式。隨現代工藝進步,預製菜能提升餐飲效率,特別在快餐場景中具備高性價比。不過,也有醫學專家提醒,新鮮食材更能保留營養,但若生產、運輸、保存、烹飪均符合標準,預製菜依然能滿足營養需求。

▲羅永浩。(圖/CFP)

針對未來發展方向,專家和法律人士提出三大建議,其一,加快出臺國家標準,完善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規範;其二,推動餐飲業建立「明示制度」,在用餐環境或線上平臺清楚標註預製菜使用情況,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其三,暢通投訴管道,對欺瞞消費者或以預製菜冒充現炒的違規行爲依法查處。

公開資訊顯示,大陸市監總局等六部門於2023年6月已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了預製菜的定義及範圍,要求保障消費者選擇權與知情權。大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亦規定,消費者有權瞭解所購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業界普遍認爲,唯有透明與規範並行,預製菜產業才能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