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羣啃食樹木 威脅墾丁自然保留區

墾丁梅花鹿覆育多年,隨着鹿羣成長,近年鹿與人、生態系的衝突不斷。記者劉學聖/攝影

恆春社頂的梅花鹿族羣增加,不僅造成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的樹木因鹿羣啃食、磨角而減損,導致植物多樣性下降,影響生態平衡,周邊的農作物也遭殃,造成不少農損,尤以滿州鄉最嚴重,火龍果及黑豆等作物受災。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林業試驗所及農民試圖以圍籬阻攔,但效果有限。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是五十萬年前板塊運動擡升海底珊瑚礁形成,佈滿石灰洞穴及珊瑚礁岩塊等特殊地貌,孕育臺灣唯一保存完整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板根及氣根植物發達,還有象牙樹、港口馬兜鈴等稀有植物及津田氏大頭竹節蟲、黃裳鳳蝶等珍貴動物,生態豐富。

墾管處在保留區旁野放五對梅花鹿,原本擔心梅花鹿能否在野外生存、繁殖,但隨鹿羣成長,梅花鹿啃食區內樹木的樹皮及小苗,導致植物多樣性下降,造成生態系壓力。

林試所一九九六年至二○一八年間調查,區內樹木數量約減少四成,新增樹木更從五千六百多棵下降至五百九十一棵,減少近九成,梅花鹿族羣增多是主因。

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主任黃俊元說,鹿羣增加,梅花鹿取食的物種從百分之五十擴大到七十五,讓更多植物受害,幼苗不夠取食即啃食樹皮,公鹿也利用樹幹磨角訓練打鬥能力,導致皮孫木等樹種遭環狀剝皮,遇颱風即倒伏造成森林退化,銀合歡、香澤蘭等外來物種逐漸擴大地盤。

爲維護保留區生態,墾管處與林試所圈圍約八公頃土地,防止鹿羣侵入,因地形崎嶇加上山豬、梅花鹿破壞圍籬,效果有限。

鹿羣增加破壞農作物尤以滿州鄉最嚴重,鄉農會前總幹事陳清木說,梅花鹿會把整株黑豆苗吃掉,也會吃火龍果的莖導致整株死亡,農民爲防鹿羣偷吃只能圍欄阻隔,但成本高加上仍有「漏網之鹿」,治標不治本。

不少農民不勝其擾,改種牧草,陳清木說,滿州鄉土地適合種牧草,加上近年牧草價格不錯,梅花鹿也不愛吃牧草,改種牧草的農地已有好幾十公頃,間接改變農田地貌。

恆春社頂的梅花鹿族羣三到五年會翻倍增加,除農作物遭殃,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的樹木也被鹿羣啃食、磨角而減損,只能以圍籬阻攔。記者劉學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