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砸14億美元升級坦尚鐵路 重塑東非銅礦運輸動脈
陸企將翻修坦尚鐵路,重塑關鍵非洲銅礦運輸通道。(示意圖,人民日報)
據觀察者網報導,上世紀70年代,中國援建的坦尚鐵路通車,連接尚比亞銅礦和坦尚尼亞的港口,成爲東非的交通動脈。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1日報黨,中坦尚三國近日簽署一項協議,中企將斥資約14億美元對坦尚鐵路進行系統性升級,重塑這條關鍵的銅礦運輸通道。
坦尚鐵路激活項目簽約儀式9月29日在北京舉行,報導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同意先期投資11億美元,並追加投資2.38億美元,用於翻新坦尚鐵路。尚比亞交通與物流部表示,項目主要涉及鐵軌修復、設備升級和現有線路的維護等。
尚比亞交通與物流部透露,根據協議,坦尚鐵路還將增加34臺機車頭、16節客車車廂和760節貨運車廂,這有助於提升礦產運輸能力。
尚比亞交通與物流部部長弗蘭克·塔亞利表示,該項目不僅將修復基礎設施,還體現了區域一體化、經濟增長和共同繁榮的願景,「協議旨在爲農民、貿易商和各類產業提供一條生命線,使他們可以與跨境乃至更廣闊的市場相連接。」
坦尚尼亞交通部部長馬卡梅·姆巴拉瓦也表示:「項目將爲我們的人民帶來就業機會和經濟利益。」
按照中坦尚達成的協議,中國土木將以「建設-經營-轉讓」的模式獲得爲期30年的特許經營權,前3年用於重建,隨後27年通過運營收回投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緣經濟分析師阿里-汗·薩丘(Aly-Khan Satchu)認爲,這種模式顯然是非洲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成功之路」。
薩丘說:「我相信中國,特別是中國土木,已經進行了數學計算,預測了銅等關鍵大宗商品的遠期走勢。我確信,這些計算結果表明這是一個『穩操勝券』的項目。」
中國援建的坦尚鐵路於1970年開工建設,1976年正式通車,連接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和尚比亞卡皮裡姆波希,是中非友誼的豐碑。這條全長1860公里的鐵路連通了尚比亞的銅礦和坦尚尼亞的重要港口,爲銅、鈷等礦產運輸到印度洋提供了一條至關重要的快速通道。
但在鐵路老化、當地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影響下,目前坦尚鐵路的客貨運力並未達到目標運力。隨着中坦尚達成鐵路改造和升級的協議,坦尚鐵路的整體客貨運力有望大幅提升,進一步促進南部非洲地區的經貿一體化和互聯互通。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的研究員蒂姆·扎瓊茨(Tim Zajontz)指出,坦尚鐵路是通往世界最大銅、鈷和錳礦藏的運輸路線,具有極高的地緣經濟重要性。如果鐵路得到系統性升級,達累斯薩拉姆走廊可能會贏得更大的區域貨運市場佔有率。
扎瓊茨表示,從坦尚尼亞前往中國的航程較短,隨着港口容量的提升,中國企業運營的坦尚鐵路將獲得更多中國散貨和貨櫃運輸客戶。
近年來,一些國家鼓吹「去風險」戰略,尋求減少對中國物流網路的依賴,並加大對非洲關鍵礦產資源的投資。例如,美國主導的洛比託走廊計劃希望構建全長1700公里的鐵路網,連接安哥拉洛比託港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礦產中心科盧韋齊,並計劃延伸至尚比亞。
日本也計劃擴大對納卡拉走廊的投資,試圖強化礦產資源的供應鏈,該走廊連接尚比亞、馬拉威和非洲東部莫三比克的納卡拉港。
《南華早報》分析稱,中企對坦尚鐵路的升級改造將顯著提高其競爭力,使坦尚鐵路領先於美國、日本等國家支持的項目。薩丘也指出,洛比託走廊只是「地毯上的一根線」,而中國正在「編織這塊地毯」,「坦尚鐵路的翻修,將對洛比託走廊的經濟效益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