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出海反捲」 學者提着眼於高品質發展等三思維
陸企出海也要避免內卷式競爭。(新華社)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馬博在澎湃新聞撰文評論指出,5日大陸全國兩會上,整治「內卷式」競爭的議題受到關注。很多企業將目光放在「出海」。出海無疑是破「卷」之道,但「卷完國內卷國外」的低價賣貨式出海思路,並不可取;「出海反捲」要着眼於高品質發展、具有長期主義眼光與共贏思維的高水準出海,才能避免「內卷式」競爭。
之前,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圍繞整治「內卷」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認爲,透過創新和出海兩大核心路徑走出「內卷」,必須引導企業跳出「紅海內耗」。
馬博指出,自去年大陸中央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爲以來,社會各界圍繞着反「內卷」理論、實踐展開討論。科技創新和出海正成爲當下破解「內卷」關鍵路徑。
科技創新是破解「內卷」的根基,市場是破解「內卷」的引力也是推力。要真正走出「內卷」,除了創新外,還在於市場層面要突破供大於求局面下的存量博弈困境。於是,很多企業將目光放在了「出海」。然而,部分企業單純將全球市場視爲消化產能的管道,進而在國外市場大打價格戰,可能只是復刻大陸國內的「內卷」困境。
文章認爲,從大陸國內「卷」到國外,這是治理「內卷」尤須注意的次生問題。單純地走「卷完國內卷國外」的價格戰路徑,並不利於大陸現代化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出海無疑是破「卷」之道,但低價賣貨式的出海思路不可取。
「出海反捲」要着眼於高品質發展、具有長期主義眼光與共贏思維的高水準出海。企業要在經營中自覺把自己看作是「全球化企業」,將全球化營運上升爲一種戰略、一種能力,通過整合利用全球的資源和人才,整體提升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並在與目的地市場及供應鏈夥伴共贏的前提下建立市場競爭力,如此方能實現高品質的「真出海」。
馬博表示,企業自身的高品質「真出海」只是第一步,而真正走出「內卷」則要實現產業鏈的集羣出海。讓一些擁有傑出海外營運能力的龍頭,成爲中國產業鏈出海的「母艦」,帶動更多配套企業聯合出海。
引導鏈主型龍頭企業組織上下游配套企業,建立涵蓋「研發-生產-服務」的產業鏈創新出海聯合體,形成中國企業間的產業鏈閉環,推動中國產業從「單點出海」向「全鏈共贏」升級。總之,反「內卷」要紮根科技創新,並用好出海這一破局之錘,真正實現從「內卷紅海」到「創新藍海」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