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Q3經濟增長4.8%略降 官方提4有利條件:全年目標可期

Q3GDP降至4.8%,大陸國家統計局: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等因素共同影響。(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有記者提問,三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請問如何看待三季度經濟運行表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第一,三季度GDP增速回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初步覈算,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國際看,第三季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從國內看,中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存在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有待化解,部分行業增勢減緩客觀上影響經濟增速回落。但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問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不斷髮展壯大的。

第二,儘管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穩中有進發展態勢沒有變。從增長水平看,中國第三季4.8%的經濟增速水平仍明顯高於多數主要經濟體,對於中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尤爲難能可貴。第三季經濟總量達35.5兆元(人民幣,下同),超過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24年全年經濟總量。從就業物價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物價運行有所改善。第三季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年同期持平,核心CPI同比漲幅持續擴大,PPI降幅連續2個月收窄。從國際收支看,保持總體平衡。第三季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0%,外匯儲備連續2個月增加。從發展質量看,經濟轉型升級態勢持續。第三季,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明顯快於全部工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7%,比上年同期加快1.7個百分點;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智能產品,綠色設備及綠色材料等產品產量持續較快增長。

第三,實現全年目標仍有較多有利條件。展望下階段,要堅持兩點論,用好辯證法,既要看到經濟發展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更要看到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沒有變,經濟平穩運行的支撐條件也沒有變,實現全年預期目標仍有較多有利條件。

一是從發展態勢看,前三季經濟平穩增長爲完成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頂壓前行,不僅穩住了基本盤,不少關鍵領域還實現了新突破、新提升。今年前三季經濟增長5.2%,快於上年同期0.4個百分點,爲實現全年主要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從發展動能看,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爲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科技創新持續賦能產業創新,新產業新動能茁壯成長,以人工智慧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中國經濟正在換上新的增長引擎。前三季,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動車組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9.8%、16.3%、8.6%。新質生產力發展將繼續創造新的增長點,有效激發自主創新活力與產業升級動力,也有助於對衝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

三是從發展支撐看,宏觀政策持續顯效將爲經濟平穩運行保駕護航。今年中國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對於穩定經濟運行功不可沒。近期宏觀調控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出臺實施《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下達第四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加強「兩重」項目(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組織調度,有助於形成政策合力。中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豐富的政策工具、常態化的政策儲備,能夠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

四是從先行指標和高頻指標看,積極因素還在累積。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2個月回升;10月上旬,流通領域一些重要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有利於企業盈利狀況改善;據有關部門測算,中秋和國慶假期國內出遊8.88億人次,羣衆體育賽事、演唱會、音樂節等人氣十足,這些都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綜上,實現全年預期目標有基礎有支撐,但也需要付出艱苦努力。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效發揮各項政策效能,統籌好短期增長和中長期發展,推動新舊動能平穩轉換,持續深化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提升經濟發展內生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