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穩增長有基礎有條件
來源: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曹政
半年的時間,北京新設企業近15萬家,這是經濟增長的潛力;“三城”向“一區”成果轉化項目增長超50%,這是科技創新的活力;幫民營企業解決1萬多個難題,這是營商改革的動力。
潛力、活力、動力,匯聚成經濟增長的上揚曲線。市發改委副主任張鑫昨天透露,下半年北京將實施消費提振、產業強基、企業護航、投資促進、改革賦能、民生暖心六大專項行動。展望下半年,北京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三大行業支撐近九成經濟增長
當中國自主研發的腦機接口“北腦一號”成功完成北京第三例人體植入手術的時候,人形機器人“天工”正爲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備戰,“朱雀三號”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發動機正向下線100臺的目標衝刺……上半年,北京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頻頻“出圈”。
內功強,才能持續前行,才能爲產業發展添柴加火。
北京引導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更加暢通。上半年,北京科創債券發行近2500億元、規模全國第一,北證50指數漲幅接近4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漲幅第一;海淀區、經開區試點面向青年人才提供了1082套高品質可負擔的青年公寓,讓人才安心創業、輕裝上陣;“三城”創新成果向“一區”轉化項目254項,同比增長50%以上。
另一頭,高精尖產業穩穩地支撐着經濟大盤。“經濟大盤穩固,首先就在於主導產業支撐穩,信息服務業、金融業、工業三大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九成。”張鑫說。
下半年實施的產業強基行動也提出,構築高精尖產業發展高地,支持新能源汽車高端零部件項目在京落地,加快打造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海淀、昌平兩個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向國家級升級。在加快“雙標杆”城市建設方面,北京年底將實現公共算力供給規模達4.5萬P,模型基礎架構、複雜推理大模型等關鍵技術也將提速攻關。
新設企業數量達歷史同期峰值
今年上半年,北京新設企業近15萬家、同比增長約兩成,這一數字達到歷史同期峰值。
不斷融入首都發展的“新鮮血液”中有大量民營企業。北京的經營主體中,民營企業數量超過95%,吸納就業超過60%,佔全市GDP比重約三分之一。爲更好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本市建立了民營經濟政策落實組織協調機制,僅上半年就辦理民營企業反映問題1萬餘個。
新增認定58家外資研發中心,12家外資企業入選第二批“北京市全球服務夥伴”,美敦力、阿斯利康、輝瑞等一批外資醫藥研發機構相繼落戶國際醫藥創新公園……
外資企業是北京經濟結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吸引外資的改革舉措正加速落地,今年上半年北京落地經營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啓用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實體平臺。數據顯示,1月到5月,本市新設外資企業961家,增速達31.1%。
優化營商環境是北京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增量。下半年,本市將啓動企業護航行動,聚焦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完善企業訴求響應和反饋機制,爲企業經營保駕護航。據介紹,北京將做好本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立法論證,支持民營企業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加快清欠中小企業賬款,“閉環式”解決外資企業訴求,發佈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事項清單。
此外,改革賦能行動也將推動一批標誌性改革舉措見效:推動本市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立法,一體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事業單位改革,出臺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方案,建設國際法商融合示範區,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向口岸物流、服務貿易等環節拓展。
一批普惠性民生項目加速落地
“票根”正在成爲城市消費的密鑰。
春暖花開的四月,北京電影節上演盛況的同時,北京電影生活節同步舉辦。“粉絲”們發現,一張電影票不但可以看電影,還可以在展覽、文創、餐飲等多元業態中享受優惠。
就是這一張小小票根,帶動消費251.7億元,讓人看到了文商旅體展融合的潛力。
如何進一步提振消費?消費提振行動中,本市將加力落實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奧林匹克中心區、“兩園一河”、大運河、南中軸等謀劃打造一批文旅消費新地標,東西南北一體化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同時,抓好演唱會、會展以及世界乒聯中國大滿貫、中國網球公開賽等重點活動,暑期、中秋、國慶、冬季等重點時段,系統謀劃融合消費新場景。
投資加速落地、產業引擎增強的同時,上半年北京也交出民生領域的亮眼成績單——
45個社區建設嵌入式托育、養老服務設施;首批5家醫院試點推行“預住院”醫保支付,讓患者在住院前即可完成手術相關檢查;完成17項疏堵工程,優化調整公交線路62條,中心城區挖潛新增停車位4.2萬個;上半年市民熱線訴求解決率97.24%、滿意率97.63%……
“生活好,才能聚力攻堅。我們立足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投資於‘人’,持續推出有力度有溫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張鑫說,下半年,北京將繼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民生實事辦實辦好。
民生暖心專項行動涵蓋百姓關心的多個領域。全年歸集發佈不少於10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出臺普惠托育試點政策優化方案,新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間)。年底前,地鐵17號線剩餘段、6號線南延段將開通,六環高線公園將加快建設,溫榆河公園二期等濱水空間將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