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辭世 物理學家稱「愛因斯坦等級的科學家」

物理學家楊振寧(右)辭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辭世,學生時期就很景仰他的中研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張元翰表示,楊振寧在他心目中是愛因斯坦等級的科學家,其研究發現就像愛因斯坦「相對論」一樣,從根本上改變對物理的理解。

張元翰說,楊振寧畢生有非常多重要貢獻,其中又有兩件最關鍵。首先是他跟李政道院士一起發展的「宇稱不守恆」理論,此理論告訴大家在物理世界中左旋與右旋的行爲不同,顛覆過去大家以爲左旋與右旋應該一樣,這是極具突破性且震撼的發現。

張元翰說,過去一般認爲自然界中的左旋與右旋一樣是天經地義,但其實自然選擇兩者之間有差異,這也是自然界的謎。如此震驚世界的發現,讓楊振寧、李政道得了諾貝爾獎。

楊振寧同樣廣爲人知的是「楊—米爾斯理論」。張元翰說,這個理論告訴大家整個基本物理的基礎怎麼組成,是現在基本粒子物理最基礎的理論。理論重要性在於一方面在此架構下說明強作用力、弱作用力等各種作用力,完整歸納大家過去對這些作用力的理解,同時也歸納出大自然如何建構這些作用力,極具突破性。

張元翰表示,但此理論最重要的概念性突破,在於確認物理最基本的理論是由對稱性而來,因此從對稱性就可得知這些物理理論應是什麼形態。楊振寧後來還發展成只要定出理論的對稱性,就可根據對稱性寫出一套物理理論。

「對我來說,這是楊先生最大的貢獻,與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相比毫不遜色,是愛因斯坦等級的貢獻。」張元翰說,楊振寧的發現,給後繼物理學者很好的途徑guideline,之後很多物理研究都在試圖理解大自然根據哪些對稱性來運作,因爲只要知道這些對稱性,就可以套規則來建構出基本理論。

他說,楊振寧身爲傑出數學家,所發現比較抽象,但是很基礎,這也是物理學的根本。這讓他認爲楊振寧乃是當代前幾名的科學家,甚至類似愛因斯坦等級,因爲他同樣以最根本的觀念影響物理界,而非只是某個小方向突破一點點,而是愛因斯坦等級的貢獻。當然「宇稱不對稱」也是非常重要的突破。

在爲人方面,張元翰說,他在當學生時,楊振寧就早已是大科學家,他自然對楊非常景仰。一回楊振寧來中央大學進行講座,當時他還任職中央大學,負責接待,深感楊振寧非常溫文儒雅,對後輩都和顏悅色,關心大家的研究,也迴應談相關領域的進展。「他跟我期望完全一致,就是一個大科學家的風範,對物理各方面理解,都有很完整的想法。」

物理學家楊振寧(右)辭世,圖爲他與妻子翁帆。圖/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