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能源新戰略 聚焦安全穩定與「五化」轉型

中共十八大以來,提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陸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轉型發展。(新華社)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9日報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呂文斌、研究員蘇銘共同撰文指出,能源問題是各國安全優先領域,抓住能源就抓住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牛鼻子。中共十八大以來,提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深入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能夠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文章指出,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推動能源低碳轉型、保障能源安全的治本之策。需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處理好當前和長遠關係,綜合施策、久久爲功。

從近中期來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實現碳中和,應從以下方面發力。

一是促進化石能源消費達峰。把握不同品種化石能源達峰時序,推動煤炭、石油的消費總量於「十五五」中期左右達峰。積極穩妥推進能源結構調整,逐步推動能源增量全部由非化石能源滿足。

二是夯實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持續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有序推動水電、核電、生物質能發展,加大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電力靈活調節能力建設。

三是推動技術和產業升級。加強全固態電池等新一代關鍵技術的創新佈局。強化儲能多元技術創新和示範應用,打造綠氫全產業鏈示範工程。構建零碳能源系統,加快可控核聚變等顛覆性技術和相關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四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大陸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爲重點,完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碳市場、綠色金融等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機制。

五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鼓勵外商參與大陸新能源領域研發投資,深化能源全產業鏈合作,規範企業海外經營行爲,引導企業對接海外市場並提升產品競爭力。深化南南合作,共同推動世界能源轉型發展,共謀合作共贏之道。

據指出,從遠期來看,要推動能源「五化」轉型。

能源消費電氣化。在工業、建築和交通等領域持續推動電能對傳統能源品種的大規模替代,到2060年將電能佔終端用能比重提高到60%甚至更高水準。實現電力作爲最主要的終端能源品種,與熱力、氫能等協同互補。

能源生產低碳化。不斷擴大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水能等開發利用規模,持續提升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水準,促進低碳零碳利用,到2060年實現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從「八二」向「二八」轉變。

能源供需互動化。將能源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從「源隨荷動」、以需定供、供應單向調節的平衡模式向能源系統智慧靈活調節和供需即時互動的模式轉變。

能源裝備現代化。能源技術裝備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基礎。不斷強化創新能力、壯大裝備製造產業,推動能源產業成本和競爭力逐步主要由技術裝備現代化水準決定,降低化石能源稀缺性對優化產業成本的影響。

能源治理科學化。根據分散式能源、能源供需自平衡單元快速發展需要,以及能源生產組織方式由集中式、一體化向分散化、扁平化、去中心化轉變趨勢,健全主體多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