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外交會晤強調共識多於分歧 陸專家解析「仍需觀察」
陸專家解讀川普重返白宮後陸美外長首晤雙方強調共識多於分歧。(大陸外交部)
澎湃新聞12日報導,當地時間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協外長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盧比歐。雙方一致認爲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張騰軍表示,「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雙方高層交往相對欠缺」,而在當前中美關係背景下,「加強高層間的交往,避免戰略上的誤判誤解,尤爲必要」。張騰軍研判,綜合中美各自聲明,雙方強調共識多於分歧對抗,「但仍需觀察」。
張騰軍強調,兩國外長會面的重要目的、也是首要目的,即如何將兩國元首通話的共識落實成爲具體的政策和行動。
「無論是雙方工作層,抑或是外交及其他部門,只有將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切實轉化爲具體行動,纔能有效推動兩國關係實現真正的穩定、向好發展。因此,此類常態化的互動實屬必要,這也能在執行層面爲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築牢根基。」張騰軍說。
這是自川普1月重返白宮以來,中美兩國外長的首次會面,也是兩國間最高級別的面對面接觸之一,因此備受外界矚目,同時各方也聚焦此次會面能否爲兩國領導人後續會晤鋪平道路。
張騰軍認爲,高層交往的開展,關鍵在於是否具備合適的氛圍,這依託多項條件,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當前美方在經貿等領域仍試圖施加更多限制,這些行爲無疑會持續破壞中美交往的環境與氛圍。因此,美方應採取更多實際行動,消除障礙。」
張騰軍研判,綜合目前中美各自聲明來看,雙方強調共識多於分歧對抗,「但美方後續是否會在其他場合就一些敏感議題作出補充表態,仍需觀察。」
張騰軍表示,「未來如何有效運用外交通話管道,使其發揮更務實且具建設性的作用,需要雙方共同探討。尤其美方需付出更多努力,這亦是當前(美方)應與中方對錶、審慎思考的重要議題。」
張騰軍坦言,「中美作爲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相較於前幾屆政府時期,當前交往的頻度與及時性存在一定差距,這與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不甚匹配。」
「對此,中方一方面應持續保持開放態度,推進建設性交往,這對穩定中美關係、迴應國際社會期待具有意義;另一方面,亦需警惕美方借交往之名謀取國內政治利益。」張騰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