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2萬畝早熟蘋果搶“鮮”機

本報訊(特約記者錢宇 牛陳敏 梅江文)時下,陸良縣2萬餘畝早熟蘋果已陸續上市。憑藉成熟早、着色好、甜度高、口感脆等特點,陸良早熟蘋果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果商前來採購,果園裡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

在種植大戶保林偉的果園裡,一個個鮮紅透亮的蘋果綴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果農們穿梭其間,熟練地採摘着蘋果。隨後,工人們將蘋果分揀、裝箱、裝車,送往全國各地。“我家有35畝蘋果,今年是第六年掛果。今年雨水好,產量比較理想,畝產大約4噸,預計毛收入在100萬元左右。”果農保學先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保學先種植的蘋果是陸良縣近年來重點推廣的早熟品種“魯麗”和“華碩”。得益於陸良高海拔、低緯度的地理位置以及充足的光、熱、水等自然資源,這兩個品種的蘋果今年7月初便率先上市。它們不僅比“美八”“嘎拉”等常見早熟品種還要早熟20天,更比“中秋王”“紅富士”等晚熟品種提前了2至4個月,讓全國消費者能更早品嚐到新鮮蘋果。

果商們也聞訊而來。“這幾天陸續有客商來訂貨,估計一個月左右我們就能全部採摘完並銷售一空。”果農保山林說。雲南金豔農產優選負責人張永金表示:“我們是做電商直播的,從7月2日就開始採摘發貨了。這些蘋果都是農戶自家種植的,口感甜脆,保留了純正的蘋果風味。”

早熟蘋果種植帶來的可觀收益,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果農加入。專業從事蘋果生產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發展迅速。陸良正良園藝場負責人陳正良介紹:“我們合作社現有700餘戶種植戶,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今年7月2日,合作社開了定價會,今年的蘋果價格比往年每公斤高出1到2元。現在,不少客戶都與我們簽訂了合同。”

目前,陸良縣蘋果種植面積已超過2萬畝,未來幾年產量還將進一步增長。同時,陸良縣正圍繞品種結構優化,大力推廣葡萄、藍莓等優勢水果品種,促進水果產業整體提質增效。截至2025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5.57萬畝,總產量12萬噸,總產值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