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紀念」而非「慶祝」臺灣光復 苑舉正:突顯歷史事實與法制定位

大陸「紀念」而非「慶祝」臺灣光復,臺大教授苑舉正解讀,突顯捍衛歷史事實與法定意涵。(藍孝威攝)

大陸「紀念」而非「慶祝」臺灣光復,臺大教授苑舉正解讀,突顯捍衛歷史事實與法定意涵。(藍孝威攝)

「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大會」今天(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主持。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出席大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大陸此次以「紀念」而非「慶祝」的名義舉辦活動,反映出其強調歷史事實與法制定位的深層用意。

苑舉正指出,他看到會場懸掛的紅色布條上寫着「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沒有「慶祝」二字,這一細節極具象徵意義。他說:「這不是慶祝,而是紀念一段歷史事實。」他認爲,大陸強調「紀念」是要提醒社會銘記這段歷史、維護歷史真相,並展現「捍衛這段歷史的決心」。

他進一步分析,這反映出大陸以法律制度方式正式確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政治意涵。「昨天(10月24日)正式以法治形式通過設立國家紀念日,這非常重要。」苑舉正指出,這是大陸以國家名義確認臺灣光復的歷史事實,也展現其維護「一箇中國」原則與歷史記憶的堅定立場。

苑舉正表示,自己作爲長期主張兩岸統一的學者,看到這樣的安排心裡很感動。他說:「在臺灣做爲統派,有時會覺得孤立無援。但看到大陸如此重視歷史事實、以法定形式紀念,讓我們感受到背後那份決心與力量。」

針對陸委會之前三令五申,禁止中央與地方公職人員、各級學校教職人員,及各政黨、法人、人民團體或個別人士參加由大陸主導或呼應陸方主張的相關臺灣光復紀念活動,苑舉正直言,「民進黨特別提到教職人員,大概是針對我的,我們不會對號入座,因爲上回九三閱兵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大致上有過一些交手。」

他特別觀察到,大會現場未懸掛大陸的國徽與國旗,也未奏唱大陸國歌,整體氣氛莊重簡約。「進了人民大會堂,沒有說一來就發個小國旗,也沒有要大家一起唱義勇軍進行曲,我覺得很安慰,也覺得很窩心,感覺很貼切。」苑舉正認爲,這種低調設計反映出活動重點不在儀式,而在於尊重歷史與情感的真實表達,「你要怎麼感受,是你自己的事。」

談及兩岸未來發展,苑舉正表示,兩岸應着眼於長遠的民族復興與統一大業,而非僅限於經濟層面的合作。「有人說要多談機電基建、發展電力等,我覺得這樣的格局太小。統一大業纔是根本所在。」

苑舉正最後強調,大陸選擇「紀念」而非「慶祝」臺灣光復,不僅體現對歷史的尊重,也是一種政治與文化上的自信。他認爲,這種「莊重而剋制」的表達方式,既強化了歷史記憶的正當性,也爲未來兩岸的理解與融合留下更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