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專欄》堂堂正正 慶祝臺灣光復80週年

臺灣光復80週年本是好事,張燈結綵喜洋洋,好好慶祝是應該。圖爲中華民國114年國慶,總統府熱鬧景象。(郭吉銓攝)

臺灣光復80週年本是好事,張燈結綵喜洋洋,好好慶祝是應該。奈何今年變得超級詭異。行政院長說沒有光復這件事,然後打了八年抗戰才和盟軍一起接受日本投降的中華民國,現在的總統賴清德不想承認有抗戰勝利這件事,而說是「終戰」。完全沒有主體性的思考,不知道他是哪一國的總統?

抗戰勝利80週年纔有臺灣光復80週年,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歷史是延續的,沒有日本投降,沒有抗戰勝利,臺灣有什麼光復?沒有光復,哪來的成爲中國一省,參加中華民國體制?如果不是1945年的臺灣光復,哪來的1949年中華民國退守臺灣?如果不是中華民國退守臺灣,哪來戒嚴38年?哪來《自由中國》與民主運動?哪來臺灣經濟奇蹟?哪來亞洲四小龍?如果不是1987年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開放兩岸探親,哪來的民主與開放社會的臺灣?

這整段歷史,對臺灣人來說,是全部的親身經歷,因此沒有迴避的任何空間。今天,臺灣造成這種歷史錯亂的真正原因,即在於臺灣民主運動過程中,自美國引進臺獨思想,用學者戴國𪸩與陳映真對談的論述,臺獨最初起源於日本,是臺灣地主階級失去土地利益後,起而想反抗的思潮。但在廖文毅投誠國民政府後,即告結束。其後是興起於美國中產階級臺灣人的運動,背後有美國的支撐,在美進行遊說,其後才引進臺灣。

爲了替臺灣獨立建國找理論基礎,於是援引19世紀歐洲民族國家的學說,將臺灣定義爲一個獨立於中華民族之外的「臺灣民族」,於是各種奇談怪論相繼出現:新興民族論、南島語族論、「有臺灣公無臺灣嬤」的南島母系認同論、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不同等等,但都經不起歷史現實的分析。

新興民族根本不符民族主義的定義,流於胡說八道的拼湊。南島語族論被原住民怒懟:奪了原住民土地,還要來搶人家的公嬤,只爲了搶土地的繼承權,非常可恥。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不同,則是將本爲中華文化一個支脈的閩南文化視爲單獨的存在,把地方文化與總體文化對立,有如宣稱「白馬非馬」一樣滑稽,仍是跳不出中華文化的手掌心。

但由於利用臺灣在1895年被清朝割讓的「亞細亞孤兒」意識,可以召喚出臺灣人的悲情,於是整個民主運動從追求民主自由,變成民族主義的對抗,用臺灣民族對抗中華民族。於是中國、中華民族變成一切邪惡的根源。那些被扭曲的臺灣歷史,被消失的臺灣史中的中國史,如清朝統治臺灣兩百多年、鄭成功的歷史定位、作爲中華民國一省的臺灣曾參與制訂憲法並舉行大選等等,都在民進黨統治下於教科書中消失。在這樣歪曲的史觀下,臺灣青年只剩下一個被切到破碎斷裂的腦袋、空洞洞的稻草人。

更重要的是,臺獨,其實也繼承和利用了蔣介石「反共抗俄」的思想,將之扭轉爲「反共抗中」的意識形態,這一點也是國民黨「反共」老右派如趙少康等人一直走不出來的死結。但他們還有中華民族認同,又玩不過民進黨那麼敢抗中蠻幹,自願跪美,成爲美國反中的前鋒。

如果不是俄烏戰爭的殘酷死亡,讓臺灣人看清美國利用小國「反共抗俄」,「先玩弄後拋棄」的絕情後果,恐怕今天台灣人還在幻想美國的軍事援助,而自陷死路。

現在情況是整個大形勢變了。臺灣人的意識也變了,反戰、要和平、要安定。疑美論更是全世界的主流,不疑美才是沒腦袋。在這個時機,用終戰論否定抗戰勝利80週年,用「沒有光復」的奴隸意識看臺灣光復80週年,不被臺灣人民瞧不起纔怪!

臺灣人,就是要堂堂正正站出來,慶祝光復80週年,不再做殖民地的奴隸,找回真正的歷史,找回命運的主體!(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