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資金漸回補 宜加碼佈局

在全球市場資金重新尋求配置機會之際,法人表示,陸股相較於歷史平均仍具評價優勢,即使企業盈餘僅出現小幅正常化,亦可能爲市場帶來正面推升效果。圖/中新社

A股基金近一個月績效前十名

在全球市場資金重新尋求配置機會之際,法人表示,陸股相較於歷史平均仍具評價優勢,即使企業盈餘僅出現小幅正常化,亦可能爲市場帶來正面推升效果。現階段大陸企業的獲利復甦預期將呈現漸進式,而非V型反彈,加上政策刺激措施發揮效果需時,若投資人目前對陸股爲零持股或低配,建議可逐步加碼佈局。

近期多家外資券商相繼上調大陸經濟成長預測,市場焦點亦轉向陸港科技產業的新技術與商業模式,法人指出,如電動車、電池與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均存在顯著成長潛力,若再次出現類似的「DeepSeek時刻」,可望掀起新一波行情。

瑞銀財富管理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指出,大陸第一季GDP優於預期,主因關稅生效前出口提前拉貨,加上房市已顯現好轉跡象,雖未見全面復甦,但房價趨穩顯示基本面改善。MSCI中國指數估值仍較2021年高點低約40%,低於長期平均,投資吸引力浮現。

新光投信新光恆生科技指數基金投資團隊分析,下半年陸股有望受惠結構性產業改善與人民幣走強,且全球資金長期以來低配中國,現已開始回補。建議聚焦具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轉型潛力的企業,包括雲計算、AI算力基礎設施、資安與營運效率軟體,以及智慧駕駛、機器人等應用場景,皆具中長線投資成長潛力。

首域盈信資產管理(FSSA)基金經理人莫尼斯(Rizi Mohanty)也提到指出,外界過度放大美中貿易戰對大陸經濟的影響,實際上大陸出口至非美地區總值超過美國六倍。2024年大陸出口美國約5,000億美元,非美地區出口總額逾3兆美元,顯示大陸貿易多元佈局已具實力,具品牌力的陸企在未來5至10年有望領先同業,特別是旅遊、連鎖飯店與數位服務相關企業將受惠於內需轉型。

永豐投信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面對經濟需求偏弱的情勢,大陸政府持續加碼財政支出,政府性基金總支出年增率已由負轉正。今年大陸預計投入810億元人民幣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零售銷售自低點反彈,消費者信心也出現回升跡象。今年前五個月,大陸出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出口結構亦顯示出中美脫鉤趨勢,對東協、非洲與歐盟出口持續成長。展望後市,看好「十五五規劃」帶動下的政策紅利,科技產業爲佈局重點,特別是具備獲利成長動能的龍頭企業將成爲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