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各地又40℃! 三伏天「末伏」階段:中東部未來7天大範圍高溫
▲大陸氣象部門預估未來七天,中東地區持續大範圍高溫40度。(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大部分地區正持續陷入「桑拿模式」,氣象數據顯示,華北、華中到華南今(17)日多地體感悶熱,海南、廣東、河北等逾十個省區市尤爲明顯。目前正值三伏天「末伏」階段,大陸氣象部門預測,未來7天大陸中東部大範圍高溫40度。另外,一熱就出汗,以及高溫不出汗都對健康有害,來看專家解析。
《人民日報》今17日報導從,全大陸悶熱指數地圖來看,中東部大部地區天氣悶熱,海南、廣東、河北等10多省區市「桑拿模式」持續;福建、浙江中南部、貴州東部、黑龍江南部等地,體感上只是略顯悶熱,上述地區露水凝結點溫度多在20至24℃,會有輕微出汗的感覺。
大陸中東部大範圍高溫過程正在發展中。未來7天,合肥、武漢、南京、上海、杭州、長沙、南昌、重慶將組成高溫「羣聊」,其中杭州19日、20日將連續達到40℃,或創下今年以來新高。西安會連續7天出現高溫,鄭州的高溫天氣也將持續至22日。
「露水凝結」點溫度,是指空氣中水汽凝結成露珠時的溫度。換句話說,當夏天從冰箱拿出冰鎮飲料,瓶身迅速「冒汗」,那個溫度就相當於當時的凝結點。當凝結點溫度達到20℃,人體就會感覺悶熱;超過24℃則加劇,若達到28℃以上,則屬「極致悶熱」。
▲大陸高溫天氣分類 。(圖/翻攝 中國天氣)
目前正值三伏天「末伏」階段,大陸氣象部門預測,未來9天從陝西關中、黃淮到江南仍將持續大範圍高溫天氣。核心區域將落在長江流域,特別是四川盆地、浙江等地,最高氣溫恐突破40℃。
另外,有一種人一動就汗如雨,另一種不出汗更危險。報導稱在悶熱天氣下,不同人體反應差異巨大。有人稍微走動便大汗淋漓,有人則幾乎不出汗。醫學專家提醒,兩種情況都可能暗藏危險。
一般成年人每日排汗量約500至1000毫升,夏季可達1500至2000毫升,相當於3至4瓶礦泉水。若出現異常大量出汗,且伴隨高熱、胸悶、口渴等症狀,須警惕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若完全不出汗,更可能是「熱射病」前兆。
心梗與中暑的出汗特徵不同,心梗患者常見「冷汗直冒」,出汗部位集中在脖子、額頭、手腳心,皮膚偏冷;中暑則以胸前、背部、額頭爲主,皮膚溫度偏高,屬「熱汗」。
▲夏天高溫多喝水防止中暑。(圖/翻攝自pixabay)
若在高溫下完全不出汗,代表體溫調節功能失常,須警惕熱射病。此症屬重症中暑,患者會出現高燒、皮膚乾熱、無汗,嚴重者甚至昏迷。老年人因對氣溫不敏感,特別容易在「室內悶熱環境」中發生中暑。
專家建議,防暑降溫需牢記四大步驟,「離高溫環境、快速降溫、補充水分、及時就醫」。若患者出現持續高熱(超過40℃)、意識不清或抽搐等危重症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隨着「末伏」進入尾聲,高溫天氣仍將延續,專家提醒民衆外出應避免長時間曝曬,保持通風,適度補充含電解質飲品,避免「冷汗」與「不出汗」兩種危險徵兆,及時就醫纔是保命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