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中國核心通膨持續回升

中國方面,6月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1%,爲近五個月來首次轉正,核心CPI更創下年內新高,達0.7%。這反映出消費整體邊際回升,尤其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刺激消費起到一定作用。非食品價格小幅上行,服務價格維持穩定,成爲CPI正增長的支撐力量。

但食品價格仍年減0.3%,其中豬肉價格年減達8.5%,成爲CPI的主要拖累。相反,消費類別,例如服裝、鞋類仍在上升趨勢之中。展望後市,短期內豬價下行趨勢未止,加上油價波動但回升乏力,預計Headline CPI仍將維持低位震盪,甚至不排除再次出現年衰退。但隨着消費刺激政策持續推進,第四季CPI上行動能有望增強。另一方面,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則持續低迷,6月年減3.6%,降幅較5月進一步擴大,創下23個月新低。主要原因在於大宗原物料價格疲軟及國內工業品需求不振。分行業來看,採掘業、原材料和加工工業PPI降幅均有擴大,顯示工業通縮壓力加劇。

近年中國「內卷式競爭」現象日益嚴重,企業爲爭奪市場份額展開無序低價競爭,導致產品價格與利潤持續下滑,甚至將降價壓力延伸至中上游產業。官媒多次發表評論,指出這種競爭方式不僅損害企業創新動力,還造成產品質素下降與資源浪費。事實上,內卷式競爭受多種因素所形成,例如產能過剩,企業不顧盈利能力搶奪市佔率等的因素促使。

針對內卷式競爭,中國6月底通過了最新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並且將會於今年10月15日開始正式實行。新修例主要將競爭法擴展至數位經濟領域當中、禁止平臺低於成本價銷售、禁止大型企業利用資金、技術、通路、行業影響力等相對優勢,對中小企業施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規定,以及將罰款上限提高增加阻嚇性。

中國中央近期積極介入市場的不理性競爭,預料將有利推動中資企業從「比價格」轉向「比質素、比體驗」的競爭模式,長遠對於CPI及PPI均有正面刺激作用。